中经评论:管好粮库事关粮食安全大局

2024-05-23 06:46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中经评论:管好粮库事关粮食安全大局

2024年05月23日 06:46   来源:经济日报   

  夏粮收购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一些地方粮食储备库启动储备粮轮入收购。粮食入仓后,能否管理得好,事关粮食安全大局。加快推进高标准粮库建设,强化粮库规范化管理,推进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推动粮库管理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才能在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

  储备粮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我国已经建立起管理规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政府储备体系,用于调节粮食供求、稳定粮食市场、应对突发事件等。去年秋粮上市以来,玉米价格下跌,为了保障种粮农民利益,我国加大中央储备玉米收储规模,合理把握地方储备轮换节奏,在引领收购、提振市场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从目前来看,我国储备粮库总体管理得很好,在稳市、救急和恤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但也要看到,各级储备粮库腐败案件频发,在储备粮轮换中存在“转圈粮”“空气粮”“升溢粮”“损耗粮”“价差粮”“坑农粮”等违法违规行为,危害国家粮食安全,损害农民利益。在全球粮食安全面临极端天气、地区冲突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各种挑战的当下,管好储备粮库,增强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能力,才能更好抵御粮食安全的不确定性。

  储备粮管理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粮库建设的规范和配套设施的完善。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建设一批高标准粮仓,改造升级一批粮仓,加快淘汰一批老旧粮仓,既能满足收购旺季粮食收储仓容需要,又能确保仓储设施常用常新。截至2023年末,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能够有效满足粮食收储需要。从仓型结构看,粮仓类型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功能需要,平房仓、立筒仓、浅圆仓等现代化粮仓已经成为主流仓型。平房仓以收纳、储备功能为主;立筒仓以中转功能为主;浅圆仓兼顾收纳、储备和中转功能。高标准粮仓的仓房保温隔热、气密等关键性能良好,采用环保节能材料,能够确保储存期间粮情稳定可控。

  粮食入仓后,要及时做好通风降温和虫霉防治,确保储好粮、管好粮。政府储备粮的收购、销售、轮换、动用等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管好储粮粮库,要严格执行仓储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确保储存安全。信息化系统是强化储备粮管理的“利器”,目前,我国政策性粮食管理已经实现信息化全覆盖,收购、销售、轮换、动用等信息实时采集、处理、传输、共享,确保可查询、可追溯。信息化系统实现全国储备粮“穿透式”监管,让粮库管理更加精准有力,一旦粮库内粮温粮情有异动,系统会自动报警提醒,可以有效防范粮库管理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有力维护粮食储存安全。

  管理好储备粮库,既要重视数量安全,也要重视质量安全。粮食有生命、会呼吸,储存期限2年至5年不等,如果管理得不好,会造成水分流失、品质下降。近年来,我国储粮技术取得一系列突破,一批绿色储粮技术应运而生。目前,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测控、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已成为国有粮库的标配,控温、气调、内环流、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比例不断提高,全国储粮化学药剂使用量大幅减少,有效延缓了粮食品质劣变,确保粮食保质保鲜、长储长新,更好满足人民对绿色优质粮油产品的消费需要。从经济效益来看,粮食储存得好,在轮换时能卖个好价钱,提高储备粮企业经济效益,激发企业管理好粮食的内在动力。

  “仓廪实,天下安”。坚决守住管好“天下粮仓”,需要各级管理部门、储备企业和广大“守粮人”共同努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储备力量”。(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慧)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