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微软宕机给全球经济敲警钟

2024-07-23 06:5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上周,微软公司视窗(windows)系统及部分应用服务大规模宕机,波及全球多个行业和国家。这起事件反映出数字经济时代面临的突发信息安全挑战,也警示各方应密切关注在全球经济复苏中各类突发“黑天鹅”事件风险。

  7月19日,微软windows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大规模“蓝屏”崩溃,多国航空、医疗、传媒、金融、零售、物流等行业受到严重影响。根据航班跟踪网站FlightAware的信息,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0日中午12点左右,美国已有大约2.3万架次航班延误。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当天称,为微软提供服务的安全技术企业“众击”(CrowdStrike)公司发布的一项软件更新是造成这次全球性宕机的主要原因。据估算,全球近850万台安装了该系统的设备受到影响,“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才能恢复。

  此次宕机事件首先反映出全球经济运行对信息技术高度依赖带来的挑战。当关键信息技术系统出现故障时,可能引起供应链中断、股市震荡、汇率波动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并可能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冲击。特斯拉首席执行官(CEO)马斯克在事件发生后就表示,此次中断引发“汽车供应链陷入瘫痪”。

  有分析指出,此次事件凸显出加强技术备份和应急响应能力的紧迫性,应通过建立多元化的供应商体系,减少对单一技术平台的依赖,加强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加强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水平,确保关键技术稳定运行。

  进一步看,尽管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活动和世界贸易有所巩固,但复苏基本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高利率、高通胀负面影响持续,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不定,全球发展信心不足,重大全球性问题解决乏力等,应对突发危机的力量薄弱。这种局面下,尤其应当警惕那些难以预测,且发生后会迅速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的“黑天鹅”事件。比如,此次微软系统瘫痪,其影响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令人咋舌。如果从坚持底线思维的角度来审视此事,许多国家和地区为维护经济安全稳定发展所作的准备恐怕远远不够。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并不稳定,类似超预期的经济衰退、地缘冲突加剧、金融市场动荡、极端气候变化灾害等突发事件,其冲击影响不可等闲视之。以当前全球通胀形势为例,尽管最新的消费价格数据显示发达经济体通胀问题似乎已经缓解,但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率”数据并不理想。一旦通胀危机卷土重来且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可能迫使发达经济体央行再度收紧货币政策,这将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严重威胁。

  这些风险之中,美国经济政策走向尤其需要密切关注。7月17日,美联储发布新一期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褐皮书)显示,与上次调查相比,美国更多地区报告了经济活动持平或下降的情况。报告认为,由于对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国内政策、地缘政治冲突和通胀不确定性等存在担忧,受访者预计美国经济增长将会放缓。

  有分析指出,尽管去年以来多项重要指标持续波动,但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等部门仍不断释放对美国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不过,随着高利率对美国经济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加上近期美国国内突发政治事件对经济政策产生扰动,美国的政策决策者判断经济前景的口风已有所变化,市场对降息的预期也在抬头。应当警惕美联储货币政策在短时间内出现异动,对其可能产生的冲击需有充分研究和准备。(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连俊)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微软宕机给全球经济敲警钟

2024年07月23日 06:5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上周,微软公司视窗(windows)系统及部分应用服务大规模宕机,波及全球多个行业和国家。这起事件反映出数字经济时代面临的突发信息安全挑战,也警示各方应密切关注在全球经济复苏中各类突发“黑天鹅”事件风险。

  7月19日,微软windows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大规模“蓝屏”崩溃,多国航空、医疗、传媒、金融、零售、物流等行业受到严重影响。根据航班跟踪网站FlightAware的信息,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0日中午12点左右,美国已有大约2.3万架次航班延误。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当天称,为微软提供服务的安全技术企业“众击”(CrowdStrike)公司发布的一项软件更新是造成这次全球性宕机的主要原因。据估算,全球近850万台安装了该系统的设备受到影响,“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才能恢复。

  此次宕机事件首先反映出全球经济运行对信息技术高度依赖带来的挑战。当关键信息技术系统出现故障时,可能引起供应链中断、股市震荡、汇率波动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并可能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冲击。特斯拉首席执行官(CEO)马斯克在事件发生后就表示,此次中断引发“汽车供应链陷入瘫痪”。

  有分析指出,此次事件凸显出加强技术备份和应急响应能力的紧迫性,应通过建立多元化的供应商体系,减少对单一技术平台的依赖,加强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加强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水平,确保关键技术稳定运行。

  进一步看,尽管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活动和世界贸易有所巩固,但复苏基本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高利率、高通胀负面影响持续,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不定,全球发展信心不足,重大全球性问题解决乏力等,应对突发危机的力量薄弱。这种局面下,尤其应当警惕那些难以预测,且发生后会迅速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的“黑天鹅”事件。比如,此次微软系统瘫痪,其影响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令人咋舌。如果从坚持底线思维的角度来审视此事,许多国家和地区为维护经济安全稳定发展所作的准备恐怕远远不够。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并不稳定,类似超预期的经济衰退、地缘冲突加剧、金融市场动荡、极端气候变化灾害等突发事件,其冲击影响不可等闲视之。以当前全球通胀形势为例,尽管最新的消费价格数据显示发达经济体通胀问题似乎已经缓解,但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率”数据并不理想。一旦通胀危机卷土重来且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可能迫使发达经济体央行再度收紧货币政策,这将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严重威胁。

  这些风险之中,美国经济政策走向尤其需要密切关注。7月17日,美联储发布新一期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褐皮书)显示,与上次调查相比,美国更多地区报告了经济活动持平或下降的情况。报告认为,由于对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国内政策、地缘政治冲突和通胀不确定性等存在担忧,受访者预计美国经济增长将会放缓。

  有分析指出,尽管去年以来多项重要指标持续波动,但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等部门仍不断释放对美国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不过,随着高利率对美国经济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加上近期美国国内突发政治事件对经济政策产生扰动,美国的政策决策者判断经济前景的口风已有所变化,市场对降息的预期也在抬头。应当警惕美联储货币政策在短时间内出现异动,对其可能产生的冲击需有充分研究和准备。(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连俊)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