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想要走得更远,有“精”才灵

2024-03-09 06:46 来源:人民网

  2023年8月,一部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微短剧火爆出圈。同时,《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24小时充值流水破2000万元;《夜班日记》播放量破10亿……类似的信息,不断刷新着大家对微短剧的认知。1分钟一集、3分钟一集、10分钟一集的,横屏的、竖屏的、互动的,凭借反转的剧情和跌宕的情节,微短剧这把“火”还是烧到了2024年。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足见微短剧的发展之快、势头之猛。据《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全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超过10亿。强大的短视频受众为市场拓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微短剧的题材也较为集中,甜宠、虐恋、大女主复仇、豪门赘婿等都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通过反转与冲突的剧情,牵动观众的情绪,从而实现付费的目的。可以说,越炸裂、越狗血,观众越“上头”。

  微短剧的火爆体现的是影视内容供给与影响文化消费的新趋势。它反映了影视制作方面的轻量化特征,顺应了网民碎片化接收信息的习惯,同时契合了网民对趣味性的追求。时长短、节奏快、爆点密,满足了人们对内容“快看、轻看、易看”的需要;制作周期短、拍摄成本低、变现机会多也给了影视行业更多的发展机会。

  无论短视频平台还是长视频网站,都在积极布局微短剧领域。各方的涌入使得微短剧行业开始野蛮生长,乱象横生。为了追求噱头、制造卖点,有些剧情会突破底线,掺杂一些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恶俗内容;还有些鼓吹炫富拜金、渲染贫富差距等“爽文”剧情,不顾基本价值判断,变成了毒鸡汤……

  随着2023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释放微短剧强监管信号叠加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陷入阵痛的微短剧行业开始追求转型,如何推出精品力作成为当前多方关注的焦点。

  微短剧再火,内容依然为王。“精”,未必在于大制作、大营销,主要在于好立意、好故事。在创作过程中,创新故事题材和叙事方式。微短剧创作者需要创作更多不同类型的作品,以满足短视频平台用户对更高质量、更多品类的需求。在生产过程中,保持精良的制作水准。在摄影、剪辑、音效以及演员的表演技巧和角色塑造等方面精细化处理。多方需要共同努力,让微短剧既可以遵循文艺审美规律,又可以持续吸引用户,从而将流量转化为正能量,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剧不在长,有“精”则灵。想要保持微短剧的生命力,升级内容品质是唯一路径。毕竟,持续用优质、多元的内容去满足不同圈层用户内容消费需求,微短剧才能真正建立起核心竞争力,走得更远。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微短剧想要走得更远,有“精”才灵

2024年03月09日 06:46   来源:人民网   赵春晓

  2023年8月,一部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微短剧火爆出圈。同时,《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24小时充值流水破2000万元;《夜班日记》播放量破10亿……类似的信息,不断刷新着大家对微短剧的认知。1分钟一集、3分钟一集、10分钟一集的,横屏的、竖屏的、互动的,凭借反转的剧情和跌宕的情节,微短剧这把“火”还是烧到了2024年。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足见微短剧的发展之快、势头之猛。据《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全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超过10亿。强大的短视频受众为市场拓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微短剧的题材也较为集中,甜宠、虐恋、大女主复仇、豪门赘婿等都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通过反转与冲突的剧情,牵动观众的情绪,从而实现付费的目的。可以说,越炸裂、越狗血,观众越“上头”。

  微短剧的火爆体现的是影视内容供给与影响文化消费的新趋势。它反映了影视制作方面的轻量化特征,顺应了网民碎片化接收信息的习惯,同时契合了网民对趣味性的追求。时长短、节奏快、爆点密,满足了人们对内容“快看、轻看、易看”的需要;制作周期短、拍摄成本低、变现机会多也给了影视行业更多的发展机会。

  无论短视频平台还是长视频网站,都在积极布局微短剧领域。各方的涌入使得微短剧行业开始野蛮生长,乱象横生。为了追求噱头、制造卖点,有些剧情会突破底线,掺杂一些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恶俗内容;还有些鼓吹炫富拜金、渲染贫富差距等“爽文”剧情,不顾基本价值判断,变成了毒鸡汤……

  随着2023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释放微短剧强监管信号叠加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陷入阵痛的微短剧行业开始追求转型,如何推出精品力作成为当前多方关注的焦点。

  微短剧再火,内容依然为王。“精”,未必在于大制作、大营销,主要在于好立意、好故事。在创作过程中,创新故事题材和叙事方式。微短剧创作者需要创作更多不同类型的作品,以满足短视频平台用户对更高质量、更多品类的需求。在生产过程中,保持精良的制作水准。在摄影、剪辑、音效以及演员的表演技巧和角色塑造等方面精细化处理。多方需要共同努力,让微短剧既可以遵循文艺审美规律,又可以持续吸引用户,从而将流量转化为正能量,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剧不在长,有“精”则灵。想要保持微短剧的生命力,升级内容品质是唯一路径。毕竟,持续用优质、多元的内容去满足不同圈层用户内容消费需求,微短剧才能真正建立起核心竞争力,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