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价母婴产品回归理性

2024-02-18 07:1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50元1斤的宝宝挂面、124元300ml的辅食油、动辄几千元的婴儿推车……提起“天价母婴消费”,不少父母或多或少“踩过雷”。

  作为特殊群体的婴幼儿是需要重点呵护的对象,有些母婴产品材料成本高、生产规范严格,适当提高产品售价合情合理。然而,近年来许多常见的生活用品只要贴上“婴幼儿”标签,似乎就有了卖高价的底气,不仅掏空了宝爸宝妈们的钱包,增加了育儿成本,也加剧了育儿焦虑,让时下不少年轻人对生育望而却步,“不是真的有钱,谁还敢生孩子?”

  “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中国父母对儿女最朴素的情感。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无论吃的穿的还是用的,家长们总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孩子更好的选择。于是,一些贩卖育儿焦虑的不良商家有了可乘之机,助长育儿成本水涨船高。据有关统计,目前国内超过60%的育儿家庭,每月育儿开销超过2000元,其中“95后”家长每月的母婴产品支出达到了家庭月收入的30%。

  面对逐渐走向“高奢消费”的母婴产品,有宝妈自嘲,“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行走的肥羊”。可价格如此“美丽”,产品质量和效果如何?产品倘若真如广告宣传那般名副其实倒也无可厚非,但现实是,当下许多婴幼儿产品虽然扛着“专业”的大旗,实则“换汤不换药”,仅仅贴了个“婴幼儿专用”的标签就敢坐地起价;还有一些产品打着高品质、精细化的幌子大肆宣传,实则是为“收割”宝爸宝妈们的钱包而营销制造出来的“伪需求”。据报道,一款婴幼儿吹风机号称具有“吹头发、吹屁屁”的功能,甚至还“可以帮助宝宝改善湿疹、痱子等症状”,价格昂贵,但用户实测后发现,该产品和普通吹风机并无明显差别。

  无规矩不成方圆。前不久,“天价母婴消费收割廉价爸妈”的话题冲上热搜,道出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正所谓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针对当前母婴消费溢价严重、虚假宣传等乱象,经营者当牢记诚信为本,提供真实、准确的产品信息,加强产品研发与品质控制,以更高更严的标准打造高品质母婴产品,确保消费者买得安心、放心、舒心。要知道,“金玉其外”的产品或许可以红火一时,但当产品过分注重噱头而忽视实质内容时,迟早会失去市场的信任。

  推动母婴市场规范化发展还需有关部门和家长齐心协力。目前婴幼儿配方食品领域的国标主要针对奶粉、米粉等产品,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零食类产品并未涉及,这就给了一些不良商家钻空子的机会。为此,我们迫切呼唤更多新国标出台为消费者保驾护航。让婴幼儿产品定位回归实用本质,不仅要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更需要家长们擦亮眼睛、理性消费。(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舒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让高价母婴产品回归理性

2024年02月18日 07:1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50元1斤的宝宝挂面、124元300ml的辅食油、动辄几千元的婴儿推车……提起“天价母婴消费”,不少父母或多或少“踩过雷”。

  作为特殊群体的婴幼儿是需要重点呵护的对象,有些母婴产品材料成本高、生产规范严格,适当提高产品售价合情合理。然而,近年来许多常见的生活用品只要贴上“婴幼儿”标签,似乎就有了卖高价的底气,不仅掏空了宝爸宝妈们的钱包,增加了育儿成本,也加剧了育儿焦虑,让时下不少年轻人对生育望而却步,“不是真的有钱,谁还敢生孩子?”

  “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中国父母对儿女最朴素的情感。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无论吃的穿的还是用的,家长们总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孩子更好的选择。于是,一些贩卖育儿焦虑的不良商家有了可乘之机,助长育儿成本水涨船高。据有关统计,目前国内超过60%的育儿家庭,每月育儿开销超过2000元,其中“95后”家长每月的母婴产品支出达到了家庭月收入的30%。

  面对逐渐走向“高奢消费”的母婴产品,有宝妈自嘲,“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行走的肥羊”。可价格如此“美丽”,产品质量和效果如何?产品倘若真如广告宣传那般名副其实倒也无可厚非,但现实是,当下许多婴幼儿产品虽然扛着“专业”的大旗,实则“换汤不换药”,仅仅贴了个“婴幼儿专用”的标签就敢坐地起价;还有一些产品打着高品质、精细化的幌子大肆宣传,实则是为“收割”宝爸宝妈们的钱包而营销制造出来的“伪需求”。据报道,一款婴幼儿吹风机号称具有“吹头发、吹屁屁”的功能,甚至还“可以帮助宝宝改善湿疹、痱子等症状”,价格昂贵,但用户实测后发现,该产品和普通吹风机并无明显差别。

  无规矩不成方圆。前不久,“天价母婴消费收割廉价爸妈”的话题冲上热搜,道出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正所谓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针对当前母婴消费溢价严重、虚假宣传等乱象,经营者当牢记诚信为本,提供真实、准确的产品信息,加强产品研发与品质控制,以更高更严的标准打造高品质母婴产品,确保消费者买得安心、放心、舒心。要知道,“金玉其外”的产品或许可以红火一时,但当产品过分注重噱头而忽视实质内容时,迟早会失去市场的信任。

  推动母婴市场规范化发展还需有关部门和家长齐心协力。目前婴幼儿配方食品领域的国标主要针对奶粉、米粉等产品,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零食类产品并未涉及,这就给了一些不良商家钻空子的机会。为此,我们迫切呼唤更多新国标出台为消费者保驾护航。让婴幼儿产品定位回归实用本质,不仅要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更需要家长们擦亮眼睛、理性消费。(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舒云)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