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不能让医保基金沦为“唐僧肉”

2023年12月05日 07:1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白佳丽

  近日,安徽省芜湖市一患者家属反映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超收医疗费事件,引发广泛关注。3日,当地医保部门发布情况通报,表示该院存在过度诊疗、过度检查、超量开药等问题,涉及违规医疗总费用21.82万元,其中违规使用医保基金18.70万元。

  此事引发广泛讨论的原因之一,是患者家属利用“统计模型”对父亲就医收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波动异常的治疗项目及关联项目。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广大患者及家属对ICU等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收费疑惑。有网友认为,涉事三甲医院尚且存在多重问题,其他医疗机构情况又会如何?

  医保基金被当做“唐僧肉”蚕食的案例并不鲜见。早在2020年,我国就有223.1亿元医保基金被追回。今年国家医保局曝光的典型案件中,仍存在伪造住院、伪造病历、伪造票据、虚开诊疗项目、虚假入库等违法使用行为。

  普通人怀疑医疗费用收取有问题,一般很少有精力也很少有能力做出这样的“统计功课”。大家最期盼的是,管理部门能够严格、专业地守护好群众的“救命钱”。

  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政策,强调医保基金监管和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但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看,仍有一些值得始终强调的领域,需要引起各方的重视。

  首先,要用好大数据技术加强监管。医保基金监管涉及数据量巨大,传统的监管方式成本较高,有必要引入新的技术。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地方的医保部门已通过大数据筛查、分析等方式寻找可疑线索。国家医保局也表示,已依托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建立反欺诈数据监测专区,研究开发“虚假住院”“医保药品倒卖”“医保电子凭证套现”“重点药品监测分析”等大数据模型,并与公安部门积极推进线索查办,取得初步成效。引入“大数据”技术之后,将更加考验监管的专业性和执行力,更需要将平台用得好、用得实。

  其次,要提高医疗信息的透明度。医疗机构应该认识到,提高医疗信息的透明度,是构建医患和谐、建设医患双方满意和信任的保障。目前,我国大多数医疗机构已拥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平台,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打破医患间的信息壁垒。比如此次事件中,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一日清”等显示的具体信息,就是患者家属发现问题的关键。

  第三,加强监管不应仅靠“飞行检查”。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以上查下、交叉检查的工作机制,破解同级监管难题。建立抽查复查、倒查追责工作制度,压实监管责任。有业内人士指出,建立医保基金对账机制,规范医保、税务、财政等部门间对账行为,是防范风险的有益之举。

  第四,法律的震慑作用不能丢。《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因过度医疗需要承担的行政责任,其中包括“终身禁业制度”;造成严重情节的,还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目前,芜湖医保部门已经启动行政处罚程序,也将线索分别移交公安、卫健等部门进一步核查处理。我们有理由希望,这种威慑机制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医疗系统的良性运转,其目的是保障群众的就医需求;医保基金的良性使用,其效果是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治病救人,始终是医者初心。扎牢篱笆,修补漏洞,不让医保基金再次沦为“唐僧肉”,需要切实从每一个具体环节抓起。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不能让医保基金沦为“唐僧肉”

2023-12-05 07:1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白佳丽

  近日,安徽省芜湖市一患者家属反映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超收医疗费事件,引发广泛关注。3日,当地医保部门发布情况通报,表示该院存在过度诊疗、过度检查、超量开药等问题,涉及违规医疗总费用21.82万元,其中违规使用医保基金18.70万元。

  此事引发广泛讨论的原因之一,是患者家属利用“统计模型”对父亲就医收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波动异常的治疗项目及关联项目。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广大患者及家属对ICU等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收费疑惑。有网友认为,涉事三甲医院尚且存在多重问题,其他医疗机构情况又会如何?

  医保基金被当做“唐僧肉”蚕食的案例并不鲜见。早在2020年,我国就有223.1亿元医保基金被追回。今年国家医保局曝光的典型案件中,仍存在伪造住院、伪造病历、伪造票据、虚开诊疗项目、虚假入库等违法使用行为。

  普通人怀疑医疗费用收取有问题,一般很少有精力也很少有能力做出这样的“统计功课”。大家最期盼的是,管理部门能够严格、专业地守护好群众的“救命钱”。

  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政策,强调医保基金监管和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但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看,仍有一些值得始终强调的领域,需要引起各方的重视。

  首先,要用好大数据技术加强监管。医保基金监管涉及数据量巨大,传统的监管方式成本较高,有必要引入新的技术。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地方的医保部门已通过大数据筛查、分析等方式寻找可疑线索。国家医保局也表示,已依托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建立反欺诈数据监测专区,研究开发“虚假住院”“医保药品倒卖”“医保电子凭证套现”“重点药品监测分析”等大数据模型,并与公安部门积极推进线索查办,取得初步成效。引入“大数据”技术之后,将更加考验监管的专业性和执行力,更需要将平台用得好、用得实。

  其次,要提高医疗信息的透明度。医疗机构应该认识到,提高医疗信息的透明度,是构建医患和谐、建设医患双方满意和信任的保障。目前,我国大多数医疗机构已拥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平台,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打破医患间的信息壁垒。比如此次事件中,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一日清”等显示的具体信息,就是患者家属发现问题的关键。

  第三,加强监管不应仅靠“飞行检查”。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以上查下、交叉检查的工作机制,破解同级监管难题。建立抽查复查、倒查追责工作制度,压实监管责任。有业内人士指出,建立医保基金对账机制,规范医保、税务、财政等部门间对账行为,是防范风险的有益之举。

  第四,法律的震慑作用不能丢。《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因过度医疗需要承担的行政责任,其中包括“终身禁业制度”;造成严重情节的,还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目前,芜湖医保部门已经启动行政处罚程序,也将线索分别移交公安、卫健等部门进一步核查处理。我们有理由希望,这种威慑机制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医疗系统的良性运转,其目的是保障群众的就医需求;医保基金的良性使用,其效果是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治病救人,始终是医者初心。扎牢篱笆,修补漏洞,不让医保基金再次沦为“唐僧肉”,需要切实从每一个具体环节抓起。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