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争抢烤鹅腿”背后的暖意

2023年11月29日 07:21   来源:南方日报   默达

  最近几天,清华、北大、人大三所高校学生争抢“鹅腿阿姨”的趣闻火出了圈,引发网络热议。

  新闻中卖烤鹅腿的阿姨原本在北大和人大附近活动,最近却被清华的学生“抢走”了。一时间,其余两校“鹅腿群”里挽留声不绝于耳,各种委屈表情包迅速刷屏。然而烤鹅腿毕竟是个人经营,阿姨日复一日忙碌,产量仍然有限,即使是在清华,能吃上鹅腿的也是少数——短短3天内9个鹅腿群迅速满员,每个群只有20个预订名额,清华大学东门取餐的学生排起了浩浩荡荡的长龙。

  小小鹅腿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虽是小本生意,没有精致的包装和夸张的宣传,却能用真诚赢得口碑和人心。随着烤鹅腿一同“出圈”的,还有三校的“活宝”学子们。原来他们不只是醉心于学术,也有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市井烟火的熟谙。

  借着互联网的东风,烤鹅腿也成为了沟通校园情谊的文化符号,串联起高校学子之间的珍贵情谊。嬉笑怒骂间,他们或是玩起了网络梗,或是将鹅腿代入名家名篇中“一咏三叹”,又或是编起了多年后“学术精英”“企业总裁”成功背后的“暖心故事”……也不乏网友猜测,既然是“名校出品”,烤鹅腿的爆火会不会被写进某位商科大牛的营销案例,启发某位社科学子的论文选题?

  烤冷面、月亮馍、馄饨铺、自制糖水……每所高校周边总有几个好吃不贵的“美食铺子”,构成了大学生活的独特味道,并随着时间的沉淀愈发甘醇。在网络平台上,有毕业生追忆母校,为学校“打分”,常提到饮食上的“小确幸”。正如《舌尖上的中国》片中的经典台词:“对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起自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能够感知味道的不只舌尖,还包括千万学子的心。

  从网友和学子的留言来看,对校门外的食品商贩大多持包容态度,只要诚信经营、遵守管理规定、切实为顾客着想,许多人甚至将他们看作是大学意涵的一部分。当然,校门口的生意也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好做,例如学生中间也常流传“哪家不卫生,吃完拉肚子”的经验之谈。这也需要高校施行柔性管理,更多征询学生意见,既为校门内外留下些“烟火气”,也要对不合格、不卫生、影响秩序的商贩予以约束。

  近年来,高校食堂质量问题备受关注,校园外卖、摊贩的去留时常引发讨论。烤鹅腿在三所高校的走红,也让许多人看到了良性竞争、多样化经营的可能。11月27日,为满足同学们的期待,人民大学食堂“自主研制”的烤鹅腿已经上市销售。学校倾听学生心声,迅速下场改善伙食质量,这份贴心又是赢得一众点赞和羡慕。期待学生、商贩和高校用真心和善意,让这个温暖的故事继续讲下去。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争抢烤鹅腿”背后的暖意

2023-11-29 07:21 来源:南方日报 默达

  最近几天,清华、北大、人大三所高校学生争抢“鹅腿阿姨”的趣闻火出了圈,引发网络热议。

  新闻中卖烤鹅腿的阿姨原本在北大和人大附近活动,最近却被清华的学生“抢走”了。一时间,其余两校“鹅腿群”里挽留声不绝于耳,各种委屈表情包迅速刷屏。然而烤鹅腿毕竟是个人经营,阿姨日复一日忙碌,产量仍然有限,即使是在清华,能吃上鹅腿的也是少数——短短3天内9个鹅腿群迅速满员,每个群只有20个预订名额,清华大学东门取餐的学生排起了浩浩荡荡的长龙。

  小小鹅腿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虽是小本生意,没有精致的包装和夸张的宣传,却能用真诚赢得口碑和人心。随着烤鹅腿一同“出圈”的,还有三校的“活宝”学子们。原来他们不只是醉心于学术,也有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市井烟火的熟谙。

  借着互联网的东风,烤鹅腿也成为了沟通校园情谊的文化符号,串联起高校学子之间的珍贵情谊。嬉笑怒骂间,他们或是玩起了网络梗,或是将鹅腿代入名家名篇中“一咏三叹”,又或是编起了多年后“学术精英”“企业总裁”成功背后的“暖心故事”……也不乏网友猜测,既然是“名校出品”,烤鹅腿的爆火会不会被写进某位商科大牛的营销案例,启发某位社科学子的论文选题?

  烤冷面、月亮馍、馄饨铺、自制糖水……每所高校周边总有几个好吃不贵的“美食铺子”,构成了大学生活的独特味道,并随着时间的沉淀愈发甘醇。在网络平台上,有毕业生追忆母校,为学校“打分”,常提到饮食上的“小确幸”。正如《舌尖上的中国》片中的经典台词:“对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起自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能够感知味道的不只舌尖,还包括千万学子的心。

  从网友和学子的留言来看,对校门外的食品商贩大多持包容态度,只要诚信经营、遵守管理规定、切实为顾客着想,许多人甚至将他们看作是大学意涵的一部分。当然,校门口的生意也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好做,例如学生中间也常流传“哪家不卫生,吃完拉肚子”的经验之谈。这也需要高校施行柔性管理,更多征询学生意见,既为校门内外留下些“烟火气”,也要对不合格、不卫生、影响秩序的商贩予以约束。

  近年来,高校食堂质量问题备受关注,校园外卖、摊贩的去留时常引发讨论。烤鹅腿在三所高校的走红,也让许多人看到了良性竞争、多样化经营的可能。11月27日,为满足同学们的期待,人民大学食堂“自主研制”的烤鹅腿已经上市销售。学校倾听学生心声,迅速下场改善伙食质量,这份贴心又是赢得一众点赞和羡慕。期待学生、商贩和高校用真心和善意,让这个温暖的故事继续讲下去。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