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用好“百宝书”,擦亮“食在广州”

2023年09月14日 06:41   来源:广州日报   张冬梅

  一间地道的西关风情特色粤菜餐厅应该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有了“标准答案”。

  9月12日下午,广州荔湾区召开2023年荔湾区实施标准化战略推进会暨《粤菜餐厅西关风情特色服务规范》(简称《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发布会,会上发布由荔湾区牵头制定的《粤菜餐厅西关风情特色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从服务流程、菜品、店面装饰、氛围等各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行业标准。(9月13日《广州日报》)

  俗话说“食在广州,味在西关”,这不仅是根植在“老广”脑海中的美食记忆,也是荔湾区名扬海内外的一张名片。先看西关,它不仅是地道美味的集聚地,更是老字号的大本营。在这里,“百步必有小食”,艇仔粥、肠粉、云吞面、马蹄糕、咸煎饼等特色美食流传至今;莲香楼、陶陶居、广州酒家等许多老字号茶楼在此孕育生根、根深叶茂。再说西关美食,发展至今它早已不拘于一隅一地,美食文化触角不断向外伸展,城市巷陌林立的西关风情特色粤菜餐厅就是其生动注脚。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西关美食在餐饮领域都算得上是“实力派”。

  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在餐饮市场蓬勃发展、竞争激烈的当下,标准化、品牌化是发展大势也是必由路径。此次荔湾区打出一套“组合拳”:发布《规范》、“品味西关”品牌徽标和吉祥物“慧食猫”,举行宣传大使、推广大使授牌仪式等种种举措,有助于进一步擦亮“食在广州,味在西关”金字招牌,以品质提升带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饮食文化传承、城市美誉度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标准化不意味着同质化,更不是去特色化。《规范》不是对西关美食制定统一味道,而是对环境卫生、食品安全、服务等方面提供标准指引。有了标准,品质才有保障;深耕品牌,方能走得更远。对企业自身来说,有了明确标准,就有了实操指南,可以让过去模糊的地方有章可循,让原本零散的问题有据可依。从消费者角度看,有了具体标准作参考,在挑选和点评餐厅上,对于菜品好不好、服务优不优,也更心中有数。

  有了标准,还要落实。要落实,就必须有操作性。操作性何来?正所谓“世间事,作于细”,须从精细功夫中来。就此而言,《规范》可谓打造西关风情特色粤菜餐厅的“百宝书”,从各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行业标准。比如,斟茶时根据顾客需要,向顾客介绍“一盅两件、揭盖续水、叩手茶礼”等西关风俗和历史故事;房屋外观布局采用厅园结合布局,整体外观采用西关大屋、骑街楼或竹筒屋等西关建筑;餐厅宜提供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粤剧粤曲、讲古等表演项目……做足特色文章,下足精细功夫,在行业常规服务标准外融入“西关风情”标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不妨以此为契机,用好“百宝书”,激发标准创造力,把品牌打出去,把流量引进来,让“西关风情”更加馥郁芬芳,不断续写“食在广州”新精彩。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用好“百宝书”,擦亮“食在广州”

2023-09-14 06:41 来源:广州日报 张冬梅

  一间地道的西关风情特色粤菜餐厅应该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有了“标准答案”。

  9月12日下午,广州荔湾区召开2023年荔湾区实施标准化战略推进会暨《粤菜餐厅西关风情特色服务规范》(简称《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发布会,会上发布由荔湾区牵头制定的《粤菜餐厅西关风情特色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从服务流程、菜品、店面装饰、氛围等各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行业标准。(9月13日《广州日报》)

  俗话说“食在广州,味在西关”,这不仅是根植在“老广”脑海中的美食记忆,也是荔湾区名扬海内外的一张名片。先看西关,它不仅是地道美味的集聚地,更是老字号的大本营。在这里,“百步必有小食”,艇仔粥、肠粉、云吞面、马蹄糕、咸煎饼等特色美食流传至今;莲香楼、陶陶居、广州酒家等许多老字号茶楼在此孕育生根、根深叶茂。再说西关美食,发展至今它早已不拘于一隅一地,美食文化触角不断向外伸展,城市巷陌林立的西关风情特色粤菜餐厅就是其生动注脚。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西关美食在餐饮领域都算得上是“实力派”。

  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在餐饮市场蓬勃发展、竞争激烈的当下,标准化、品牌化是发展大势也是必由路径。此次荔湾区打出一套“组合拳”:发布《规范》、“品味西关”品牌徽标和吉祥物“慧食猫”,举行宣传大使、推广大使授牌仪式等种种举措,有助于进一步擦亮“食在广州,味在西关”金字招牌,以品质提升带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饮食文化传承、城市美誉度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标准化不意味着同质化,更不是去特色化。《规范》不是对西关美食制定统一味道,而是对环境卫生、食品安全、服务等方面提供标准指引。有了标准,品质才有保障;深耕品牌,方能走得更远。对企业自身来说,有了明确标准,就有了实操指南,可以让过去模糊的地方有章可循,让原本零散的问题有据可依。从消费者角度看,有了具体标准作参考,在挑选和点评餐厅上,对于菜品好不好、服务优不优,也更心中有数。

  有了标准,还要落实。要落实,就必须有操作性。操作性何来?正所谓“世间事,作于细”,须从精细功夫中来。就此而言,《规范》可谓打造西关风情特色粤菜餐厅的“百宝书”,从各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行业标准。比如,斟茶时根据顾客需要,向顾客介绍“一盅两件、揭盖续水、叩手茶礼”等西关风俗和历史故事;房屋外观布局采用厅园结合布局,整体外观采用西关大屋、骑街楼或竹筒屋等西关建筑;餐厅宜提供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粤剧粤曲、讲古等表演项目……做足特色文章,下足精细功夫,在行业常规服务标准外融入“西关风情”标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不妨以此为契机,用好“百宝书”,激发标准创造力,把品牌打出去,把流量引进来,让“西关风情”更加馥郁芬芳,不断续写“食在广州”新精彩。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