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讨好请适度,莫给人际交往戴枷锁

2023年01月12日 07:29   来源:红网   梁霄雯

  为了表现积极欢快的情绪,将“来了”改为“来啦”;为了避免被误解为冷漠,用“嗯嗯”替换掉“嗯”;为了展露和善可亲的形象,附带上了昵称和大量语气词,这种网络上常见的交流习惯被形象地称为“文字讨好症”。面对网络空间的文字交流中存在的时空隔阂,人们往往会选择用讨好的方式消弭潜在的矛盾,但过度的文字讨好不仅会对他人造成困扰,还会导致内耗,影响真实自我的表达。

  文字作为互联网时代人们跨时空交流的载体,发挥着传递情感、表达意愿的作用。与面对面沟通不同,冰冷的屏幕阻隔了表情丰富、语气跌宕的有声对话,网络交流中文字的使用越发受到表达焦虑的羁绊,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的差别就可能引起对方的误解。在这种情况下,文字讨好行为的存在恰好迎合了人们规避误会的需要,为网络世界的礼貌友好交流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但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若无法把握好文字讨好的尺度,无异于给人际交往戴上了枷锁,在字斟句酌中内耗的同时,更让太多冗余的内容剥夺了表达的本意,导致低效沟通。

  刻意的文字讨好是一种自我内耗。纠结标点、打磨用词的过程也是自塑台前人格的过程。戈夫曼将社会中人的形象分为“前台”和“后台”,人际交往中的人大多佩戴有人格面具,仅展示前台形象,文字讨好症实际上就是人格面具的一种具象表现。人们大量使用波浪号柔和语气,昵称展示友好,语气词烘托热情,华丽修饰过的语言带着预设中的理想人格抛过去,却也带来了无休止的自我内耗。总是在一字一句中纠结,在删删减减中徘徊,本意为表达自我的交流往来反而成了塑造理想形象的附庸,这种自我消耗式的交流方式不断蚕食着沟通的热情,最终人际交往变为一种痛苦。

  适当的修饰可以让表达更加委婉生动,但过于厚重的裹脚却会让语言失去其原本的意义。交流本身是意见的交换和意愿的表达,在简明的语言里找到对方的诉求,并促成问题的解决才是沟通的主要目的。若是对语言修饰的追求超过了内容表达本身,就会让原本用于提升对话质量的“小巧思”变为累赘,降低沟通效率。因此,文字讨好行为应适度,展现文明礼貌不应以舍本逐末为代价。

  人际交往的唯一准则是真诚与尊重,愿意接受友好交流的人无需讨好,不愿以真心换真心的人也同样无法靠着形式上的取悦便敞开心扉。与其用“文字讨好”来命名沟通交流中必要的示好行为,不如将它们称作“文字礼貌”,毕竟良性的人际关系要以双方平等为前提,刻意讨好所带来的只能是两条线的渐行渐远。所以,用适度的示好谱写真诚,用恰当的礼貌展示尊重,别给人际交往带太多枷锁,最好的交往法则就是将心比心。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文字讨好请适度,莫给人际交往戴枷锁

2023-01-12 07:29 来源:红网 梁霄雯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