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4月26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决策部署落实情况。(4月27日《人民日报》)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全面加强基层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更好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而且有利于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重大科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枢纽、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成果,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但同时应看到,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发展中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虽然领跑世界,但仍然不是基础设施强国。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着结构不尽合理、互联互通性不足、服务保障能力不够等短板弱项。这就需要着力加强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譬如,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一批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加快完善油气管网,提高能源供给质量和效率;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布局建设一批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有效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要坚持统筹兼顾,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科学布局。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唯有如此,我们方能走活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断完善体系、优化结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譬如,统筹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存量和增量,既要适度超前建设,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又要把握好建设规模,抓住时机补短板、强弱项;立足全生命周期,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布局,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以统筹兼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科学规划、总体设计,不断提升基础设施质量效益水平,把基础设施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出来。
要坚持改革创新,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驾护航。我国基础设施发展成就巨大,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我们要善于用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譬如,要用好制度创新这一利器,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保障;要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升基础设施技术自主可控水平。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牢牢把握时代机遇,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战略支撑。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