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支撑作用

2022年04月28日 07:10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评论员

  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对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夯实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基础、保障经济行稳致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4月26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四五”规划提出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长远来看,“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新型基础设施大建设大发展、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的加速期。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着眼当前,新冠疫情持续困扰全球经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就业保民生、实现年度目标任务,要适时、积极运用好“扩大有效投资”这一重要政策工具。中央财经委员会就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作出系统部署,体现了对这一重要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立足新发展阶段,无论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还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都对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贯彻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精神,要紧扣“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四重效益相统一”的目标要求,深刻领会、严格落实“立足长远”“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多轮驱动”“注重效益”的基本原则。要强化基础设施发展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产力布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积极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立足全生命周期,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布局,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多方面作用,分层分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综合账,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

  会议围绕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强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作出详细部署,突出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重点。要结合不同类型、领域基础设施特点和需求,加强系统谋划、整体协同,精准补短板、强弱项。如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要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加快构建完善相应的主骨架、大动脉,积极推进相关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改造;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要把握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趋势,积极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提高智慧管理水平,加强防灾、公共卫生应急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促进和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等。

  当前,国内本土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国内经济面对“三重压力”。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把握好“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宏观政策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今年以来,我省坚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重大项目“赶前抓早”,一季度计划总投资10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0.3%,有力发挥了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作用。要把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同深入推进“双区”建设、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等结合起来,同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结合起来,加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平台建设,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源要素、投融资、运营模式创新等方面支撑保障,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牵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升级、优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深刻领会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坚持强网络、壮“筋骨”、补短板,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支撑作用

2022-04-28 07:10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评论员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