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彦全:以先进制造业集群畅通制造业双循环

2021年04月06日 08:48   来源:经济参考报   侯彦全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东部地区要“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引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要素产出效率,率先实现产业升级”。未来一段时期,紧抓制造业集群化发展的机遇,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对畅通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一个高度网络化的产业组织,不仅具备地理临近下的高度集聚、专业化分工的产业联系、行为主体的互动合作等一般特征,更凭借区域发展的根植性、组织结构的网络化、产业发展的协同性和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成为畅通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第一,在内循环上,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产业集聚发展的高级形态,能够推动某一产业链关键环节或上下游多个环节在一定区域内的高度集聚,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并凭借完善的产业供应配套体系,强化面向产业化的研发创新,增强面向场景应用的生产制造,促进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等产供销在区域内的循环畅通,实现区域产业小循环。

  第二,在外循环上,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一个开放的产业生态系统,能够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企业深入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不断强化产业的国际化联系,增强产业在全球的话语权,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循环。

  第三,在内外循环上,先进制造业集群可以超越行政边界限制,有效促进城市群内的跨区域协同发展,通过不同区域集群间的互动合作,实现区域小循环与国内大循环的链接。同时,先进制造业集群可以通过针对性的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强化全球背景下的产业水平分工和垂直整合的结合,实现区域产业循环与国际产业循环的高效衔接。

  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为节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五个着力点

  着力构建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网络,在空间上助推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应紧密对接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因地制宜,聚焦特色优势,鼓励地方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要积极探索多层次集群培育发展体系,构建集群合作交流平台,形成分层次、分类别的集群合作网络。注重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建立起集群跨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体系,通过集群网络的链接互动,有效带动区域间产业循环。

  着力增强集群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促进制造业国内国际产业循环高效衔接。要坚持产业链思维,由点及线,围绕集群产业链,重点培育集群龙头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构建起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纵向分工协作、横向资源共享的产业生态。在支持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建立根植于区域的供应配套体系的同时,鼓励中小企业“抱团合作”,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韧性。要推动集群企业国际化发展,提升“引进来”和“走出去”水平,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

  着力推动集群协同创新,维护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安全稳定。要充分发挥集群在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到中试、再到大规模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网络,搭建集群协同创新平台,开展技术协同攻关,增强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创新自给能力。要发挥集群聚变效应,加速技术创新、学习、吸收和传播,建立技术-专利-标准-产业发展的快速通道,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着力建立“自组织治理和公共治理”相互促进的集群治理机制,助推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高效运转。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态,组织治理效率的高低会作用于集群产业链发展,影响产业链国内国际双循环。政府应重点发挥引导与监管作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公共治理水平;集群也应完善自组织治理机制,发挥行业性社团组织的“织网者”作用,组建集群合作机构,促进集群网络化协作。

  着力推动集群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效率。应以集群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动大量中小企业批量式数字化改造升级,带动产品质量效益提升。要探索搭建面向整个区域和行业的集群虚拟化平台,引导集群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微企业“上云上平台”,实现研发、设计、生产、物流、销售等各环节在平台上的互联互通,推动大中小企业在虚拟空间的集聚与协作,以此畅通物理空间流通,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循环效率。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侯彦全:以先进制造业集群畅通制造业双循环

2021-04-06 08:48 来源:经济参考报 侯彦全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