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缘何成了“聋子的耳朵”?

2021年02月04日 11:17   来源:东方网   佘殿福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存在不少漏洞,实名制形同虚设,有的孩子甚至在网上随便找个身份证号码就顺利登陆了。网上流传各种几十块钱的攻略,轻松破解系统限制。一些家长戏称,防沉迷系统“防了个寂寞”。(2月2日新华社)

  为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玩游戏不可自拔,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推动下,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在各主要游戏、视频、直播等网络平台推行使用。进入“青少年模式”后,用户的使用时段、在线时长、服务功能等会受到限制,且只能访问青少年专属内容。 应该说国家相关部门的初衷是好的,是解决广大青少年长时间上网,沉迷网络不可自拔的一项积极措施。但为何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成为了“聋子的耳朵”,只“防了个寂寞”?笔者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网络平台防范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意愿不强,行动上不积极主动。广大青少年是各种网络平台的主要客户,给各种网络平台送去真金白银,真要把广大青少年上网时间限制死了,损失的是网络平台的利益,这对网络平台来说如同自断手臂,把钱财拒之门外,他们是不情愿的,但迫于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和社会压力,对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又不得不运用。既然对这个系统的运用是不情愿的,那么在运用中出现各种漏洞就是难免的,甚至不能排除出现故意的可能。对应对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的各种攻略,网络平台是心知肚明的,不是他们技术上无法防范,而是不愿去防范,这些攻略说不定就是网络平台故意弄出来的。

  二是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存在缺位。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在网络平台“失灵”,成为“聋子的耳朵”,与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有关。相关部门对某个IP地址上网多长时间、上了哪些平台是能够监测得到的。对网络上广泛流传的“攻略”相关职能部门要说不知道恐怕是难以令人相信的。之所以会出现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失灵”现象,主要是相关职能部门在监管上没有动真格,事实上存在着“睁只眼闭只眼”的做法。倘若相关部门积极履职,加强监管,对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的漏洞及时进行修复,对不严格落实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的平台及时给予严肃处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不至于成为“聋子的耳朵”,只“防了个寂寞”。相关部门不能只把有了个系统当作自己的成绩,应把系统的有效运用当作大事来抓,抓出成效,否则,开发这个系统除了浪费钱财没有任何意义。

  三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失位。防范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担负着重要职责。寒暑假期间青少年自主支配的时间多,容易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青少年自主支配的时间就如同一块阵地,不能用有意义的事情来占据这个阵地,就必然对被网络平台来占领。学校不能一味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要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习占据寒暑假的主要时间。家庭也要安排合理的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室外活动,让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室外活动成为青少年每天寒暑假生活的主旋律,而不能放任自流,把希望寄托在放沉迷系统上。

  要让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不再是“聋子的耳朵”,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网络平台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主动堵塞系统漏洞;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敢于对打擦边球的行为给予“当头棒喝”;需要学校和家庭用丰富的文化生活引导青少年不沉迷于网络。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缘何成了“聋子的耳朵”?

2021-02-04 11:17 来源:东方网 佘殿福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