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顾学明:更好发挥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作用

2021年01月22日 07:1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这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南。

  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问题,但本质上是改革问题。只有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才能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全面深化改革是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关键所在。新发展格局以市场这一全球稀缺资源为基点,要求利用好大国经济纵深广阔的条件,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我国经济长期处于快速发展状态,拥有超过1亿市场主体,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综合制造能力全球领先。市场体系完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壮大,未来消费增长动力强劲。因此,只要把这个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就能形成拉动经济发展持久而强劲的动力。

  当然,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发挥不会自然而然达到,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需求侧管理,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满足能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从而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

  不仅于此。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面对的是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面。必须看到,我国仍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经济结构要从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转变,对创新要素和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转型发展、提质升级的压力上升,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受到一些制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这些深层次矛盾和紧迫性问题,需要在新发展格局推进过程中加以解决,必须坚持更大力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使各项改革朝着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发力,形成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安排,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推进各项重点改革落地见效。

  以更高水平开放提供强大动力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决不是搞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顺应新发展格局时代背景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更将深刻改变全球形势,引发世界范围的大变革、大调整,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严峻挑战。但总体判断,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在此背景下,通过高水平开放,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市场范围,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

  进一步看,新发展格局对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对标国际标准和国际规则,促进产业迈进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加快培育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新动能,从而在努力打通国际循环的同时,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可持续性,增强韧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是我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才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平等协商、共同参与、普遍受益的区域合作框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各国共享全球化深入发展机遇和成果。

  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

  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对外开放是我国基本国策,也是落实好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无论是从历史经验,还是当前要求来看,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推动改革和开放之间形成更加密切的关系,实现相互促进。

  更好推动科技创新在畅通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主动地位的关键。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需要通过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加快补齐体系化能力短板,探索和优化决策指挥、组织管理、人才激励、市场环境等方面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需要通过开放,加快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升运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能力,加快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同时,只有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才能进一步整合力量和资源,在开放条件下加快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改革条件下集聚全球创新资源。

  更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夯实国内产业根基,需要通过改革,着力解决制约产业主体提升的结构性、制度性矛盾和问题,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强化产业发展协同;强化对全球产业链吸引力,需要通过开放,推动国内企业以绿地投资、国际并购等方式拓展境外产业链条,加强与国际先进生产力连接,并鼓励海外企业将研发、采购、销售等供应链环节留在国内,支持国内企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同时,只有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才能有效利用自身规模优势以及其他国家地区的比较优势与市场,推动形成充分联通的要素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等,带动更多国家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等与产业发展相关的综合网络,加快构建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更好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需要通过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增强投资增长后劲,提振扩大内需的重要驱动力;弥补消费和投资缺口,需要通过开放,吸引更多全球优质消费和服务,释放国内消费升级需求,吸引境外消费回流,有效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激活内需体系的巨大潜力。只有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才能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加强对全球市场掌控能力,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畅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实现供需良性互动,不断释放内需动能。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有赖于一个稳定、可预期的宏观环境,更加强调安全发展。只有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做到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实现新发展格局下的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作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 顾学明)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全球科技创新趋势的研判与应对    2021年01月22日
  • ·加强多边合作,再谱共赢新篇    2020年11月20日
  • ·就业成世界经济复苏“心病”    2020年10月26日
  • ·主动顺应国际科技合作大趋势    2020年09月17日
  • ·中国市场 全球机遇    2020年11月0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顾学明:更好发挥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作用

    2021-01-22 07:1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这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南。

      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问题,但本质上是改革问题。只有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才能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全面深化改革是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关键所在。新发展格局以市场这一全球稀缺资源为基点,要求利用好大国经济纵深广阔的条件,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我国经济长期处于快速发展状态,拥有超过1亿市场主体,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综合制造能力全球领先。市场体系完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壮大,未来消费增长动力强劲。因此,只要把这个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就能形成拉动经济发展持久而强劲的动力。

      当然,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发挥不会自然而然达到,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需求侧管理,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满足能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从而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

      不仅于此。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面对的是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面。必须看到,我国仍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经济结构要从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转变,对创新要素和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转型发展、提质升级的压力上升,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受到一些制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这些深层次矛盾和紧迫性问题,需要在新发展格局推进过程中加以解决,必须坚持更大力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使各项改革朝着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发力,形成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安排,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推进各项重点改革落地见效。

      以更高水平开放提供强大动力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决不是搞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顺应新发展格局时代背景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更将深刻改变全球形势,引发世界范围的大变革、大调整,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严峻挑战。但总体判断,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在此背景下,通过高水平开放,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市场范围,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

      进一步看,新发展格局对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对标国际标准和国际规则,促进产业迈进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加快培育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新动能,从而在努力打通国际循环的同时,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可持续性,增强韧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是我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才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平等协商、共同参与、普遍受益的区域合作框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各国共享全球化深入发展机遇和成果。

      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

      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对外开放是我国基本国策,也是落实好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无论是从历史经验,还是当前要求来看,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推动改革和开放之间形成更加密切的关系,实现相互促进。

      更好推动科技创新在畅通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主动地位的关键。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需要通过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加快补齐体系化能力短板,探索和优化决策指挥、组织管理、人才激励、市场环境等方面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需要通过开放,加快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升运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能力,加快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同时,只有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才能进一步整合力量和资源,在开放条件下加快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改革条件下集聚全球创新资源。

      更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夯实国内产业根基,需要通过改革,着力解决制约产业主体提升的结构性、制度性矛盾和问题,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强化产业发展协同;强化对全球产业链吸引力,需要通过开放,推动国内企业以绿地投资、国际并购等方式拓展境外产业链条,加强与国际先进生产力连接,并鼓励海外企业将研发、采购、销售等供应链环节留在国内,支持国内企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同时,只有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才能有效利用自身规模优势以及其他国家地区的比较优势与市场,推动形成充分联通的要素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等,带动更多国家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等与产业发展相关的综合网络,加快构建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更好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需要通过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增强投资增长后劲,提振扩大内需的重要驱动力;弥补消费和投资缺口,需要通过开放,吸引更多全球优质消费和服务,释放国内消费升级需求,吸引境外消费回流,有效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激活内需体系的巨大潜力。只有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才能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加强对全球市场掌控能力,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畅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实现供需良性互动,不断释放内需动能。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有赖于一个稳定、可预期的宏观环境,更加强调安全发展。只有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做到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实现新发展格局下的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作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 顾学明)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