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自媒体时代,“洗稿”无疑是一大公害。媒体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存在“洗稿”生意链,“人工+机器”的双轨“洗稿”模式,使诸多原创文章被“拆解拿走”。“洗稿”软件和一些做“伪原创”的网站称,可在不改变语意的情况下对文章进行分词,自动对段落中的文字调整顺序、对词语删减替换,实现“洗稿”。
“洗稿”不该是商业变现的捷径
很多人都有过同样的体验,总有一些爆款文章看起来很“眼熟”,虽然在不同地方都看到过这篇文章,但却都无一例外标注着“原创”,这就是所谓“洗稿”。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看到“洗稿”文章,就像是被人骗着嚼了一遍剩菜,不仅毫无营养,而且令人望而生厌。对于原创作者来说,这不仅是一种粗暴的侵权,更起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作用。毕竟,相比起辛辛苦苦的“码字”,以复制粘贴为主的“洗稿”简直太轻松。【详细】
事实上,自媒体洗稿产业链早在2018年就广受关注,洗稿软件可以实现2秒一键智能洗稿,人工洗稿写手最低千字10元,承接规模业务。与原创内容相比,洗稿更新频次更高、速度更快,还能保证一定的阅读量,在短时期内迅速积累流量,收割用户打赏、平台分成、广告收入,可以说是商业变现的捷径。【详细】
“洗稿软件”催动了剽窃行为弥漫
相比于个别明星遭遇著作权官司、为抄袭道歉,“洗稿”这样的抄袭剽窃行为日复一日地大量发生,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根源就在于违法成本过低,以至于让其形成了灰黑产业链。
相比于借鉴观点和结构,最低级的抄袭就是一字不差地引用,还不注明出处。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量自媒体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抄袭原创文章来牟利。后来,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开发了“原创”功能,以求加大原创保护力度。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洗稿”产业应运而生,通过同义词替换、语序和段落变换、增添内容等方式抄袭,以逃避审查。数据显示,仅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微信一家核实并删除抄袭、未经授权发布的版权侵权文章就超过15万篇。【详细】
在快节奏的新媒体时代下,“手工洗稿”一篇文章,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才能确保不被平台发现。没有洗稿软件,洗稿成本会高很多。可以说,洗稿软件的诞生及推广,催动了剽窃行为的弥漫。创作人群体也由此感受到了来自算法的恶意。
眼下,虽然短视频、直播等媒体高速发展,可文学领域的发展也没有停歇。以网络文学为例,CNNIC第45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55亿,较2018年底增长2337万,变现渠道也是越来越多。洗稿生意链若不根除,势必会伴随内容创作风潮,滋生更多问题。【详细】
构建综合审查环境 加大打击力度
随着自媒体平台及监管层持续打击,自媒体洗稿方式也随平台原创度检测规则不断变化,侵权问题成为顽疾,挫伤原创创作积极性,也缩短了自媒体的生命周期。面对层出不穷的智能洗稿技术手段,平台要不断更新原创度检测规则,面对自媒体跨平台洗稿新趋势,要提高全网综合比对精准度,形成打击洗稿的第一道防线和长效制约措施。用户发现洗稿问题也要主动曝光,自觉抵制侵权行为。【详细】
打击洗稿现象,除了要完善法规标准,精确定义洗稿行为,强化媒体和平台的监督责任,从严打击公开半公开的洗稿平台,还需要构建综合的审查环境,联合各大媒体、平台,构建剽窃人员黑名单,针对新发布的文章运用算法分析可能存在的洗稿风险。只有比洗稿软件更进一步,才能避免被洗稿软件占据上风。【详细】
微言大义:
@媚影儿:遇到洗稿却投诉无门,这个产业链早该好好整顿了。
@凤翔龙飞:网络洗稿比抄袭更可恶。
@海青:网络洗稿早就有了,没办法,维权太难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生产简便,非法产业链有利可图、原创维权成本高,都是“洗稿”屡禁不止的原因。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洗稿方式更加“智能”,甄别侵权也变得更加困难。要根治“洗稿”顽疾,必须明确“洗稿”定义,严惩各类洗稿平台,同时还要进一步升级监管的技术手段,以应对不断“进化”的洗稿行为,净化网络原创环境。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