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据新华每日电讯,来自河南、湖北的200余名农民工2016年在河南郑州某建筑工地务工,工资至今未结清。日前,部分农民工前去讨薪遭遇踢皮球。记者用手机记录讨薪过程时,一工作人员抢过手机,勒令删除视频。对此,你怎么看?
监管仍然不够到位
■陈广江
诚然,治理农民工欠薪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些矛盾处理起来比较棘手,需要经过相应程序和时间。但这种复杂性和艰巨性是怎么造成的?
据报道,很多欠薪案件源自建筑工程证照不全或用人单位没有资质等老问题。换言之,工程建设单位及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对农民工工资按时支付监督不力,给欠薪埋下了祸根。以本次事件为例,该建筑工程无证建设长达5年。“边规划、边施工、边办证”本就存在诸多风险,建筑市场又长期存在“违规发包转包等查处难度大而惩处力度低”的问题,农民工5年讨不来工资就不奇怪了。
早在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根本遏制,基本解决无拖欠。如今2020年已成过去式,似乎还有不少地方没有实现这一承诺。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该抓紧了。
打通法律治理渠道
■张智全
在这起薪酬纠纷中,有关部门监管乏力、相互推诿踢皮球,无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这些部门应严肃追责,切实做好善后工作,给5年未领到薪酬的农民工一个交代。
从法律层面来看,恶意欠薪的违法成本较低,是“讨薪难”蔓延的重要诱因。虽然我国刑法已设置“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但由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存在梗阻,再加上部分规定不甚明确,一些涉嫌犯罪的案件只能止于行政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刑法打击恶意欠薪犯罪的效果,无形中助长了一些恶意欠薪者的侥幸心理。
而与违法成本低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农民工维权却要付出难以承受的时间、精力、财力高成本,让他们不敢轻言走法律途径维权。很多农民工因法治观念薄弱,没有签订合法劳动合同,更加剧了讨薪之难。
因此,在治理过程中必须跳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兵突进思维窠臼,通过法律手段的全方位介入,构建起市场主体自律、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协同监督、司法联合惩处的治理体系,让农民工更好地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关键在于制度落实
■刘天放
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持续了多年也解决了多年,之所以陷入常抓常有的怪圈,主要是因为“落实难”。一些执法者对恶意欠薪行为认识不足,执行缺位、监管乏力,让效果大打折扣。还有一些部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对政府主导项目、领导挂牌的重点企业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几种因素叠加,大大加剧了讨薪难。
再严格的政策规定,倘若不能落地生根,只能是一纸空文。从中央重视到问题真正解决,不仅需要“硬核”文件,更需要各地各部门认真执行,相互配合,真正将每一条要求落到实处。只有更严格执行规定,才能减少甚至杜绝对农民工的恶意欠薪。
日前,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的通知》,从2020年11月6日至2021年春节前,在全国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对查实的欠薪违法行为,各地区要做到“两清零”,这意味着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大。相关部门应当积极有为,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主持人:丁建庭)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