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正值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达成五周年之际,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以视频方式举行,为明年第26届气候变化大会带来新的推动力。世界各国在致力于从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复经济的同时,重振全球气候治理,建设更加绿色的环境将是一项重要任务。
翻看《巴黎协定》签订五年来的成绩单,让人有喜有忧。联合国环境发展署的统计显示,2019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创下了59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历史新高;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近三年都呈增长之势,只是在疫情导致出行受限、工业活动迅速放缓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才下降了7%。然而,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目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已破纪录。
后疫情时代,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2020年原本是实现温室气体较2010年排放水平减少45%目标的收官之年,但疫情使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全面放缓。要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时间并不充裕,国际社会需同心一致,加强合作。
五年前,各国领导人推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在实施过程中,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但也遇到了不小的“逆风”。美国作为全球累计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却极度消极,甚至退出协定。2019年,美国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仍高于2016年的水平,无法兑现其此前做出的承诺。作为全球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的减排态度也十分消极,去年至今年年初的山火更是多排放了4亿吨二氧化碳。
可喜的是,不少国家已经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正在或正准备采取紧急行动,传递出积极的信号。
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欧盟27个成员国推出“2030年气候目标计划”,在2030年前比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5%,较先前40%的目标大幅提高。加拿大宣布“增强版气候计划”,计划到2030年将排放量降到2005年水平的32%至40%,并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英国宣布,计划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至少降低68%。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则表示美国将在明年重返《巴黎协定》。
疫情延后了各国减排行动,但同时也提供了机遇。一方面,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另一方面,经济刺激计划应成为实现绿色复苏的契机。
各国通过共同努力可以加快创新,扩大清洁科技市场。从企业层面看,应致力于在产品及其设计、制造、使用、回收全环节实现碳中和。发达国家应做出实质性承诺,切实加大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
从疫情中真正实现绿色复苏,可以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各国政府在疫情后的复苏进程中投资气候保护行动,并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升各自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承诺实现“净零排放”,仍有望将全球碳排放量降至基本兑现“2℃温控目标”。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是全球各国共同的责任。各国需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更绿色、更具弹性的发展道路,才是真正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