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格局促进大湾区创新发展

2020年10月26日 14:21   来源:广州日报   刘伟 符永寿

  构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次影响深远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粤港澳大湾区要保持并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需要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协同共进,成为促进内外联动、配置内外市场、利用内外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选择

  构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新形势下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部署。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更好扩大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只有立足自身、以我为主,才能赢得主动,推动构建更加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因此,新发展格局应视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新号角、再动员。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国际化水平领先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我国推进形成新开放格局中地位重要、任重道远。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担负着支撑引领的重要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新形势、新环境、新阶段、新变局的综合应对,是统领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大方针,大湾区重任在肩。一是新发展格局吹响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号角,促使大湾区进一步发挥其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的显著优势,为我国各地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引领。二是新发展格局适应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变局,要求大湾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排头兵、前沿地,进一步革新“前店后厂”国际分工参与模式,持续加强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尽快成长为世界级产业集群高地,当好我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的重要接口,为国家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提供支撑。

  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给大湾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决策部署为大湾区建设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一是指引我们科学应对风险挑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立足国内市场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要求我们既要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又要补齐相关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构建强大的内循环,实现内外循环相互促进。二是指引我们更好统筹处理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关系。既为大湾区加快推进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促进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提供重要遵循,又为大湾区携手扩大对外开放,打造“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区、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明晰指引。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破解供给结构问题。产能过剩、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平衡不匹配恰是大湾区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大湾区进一步推进实现任务目标提供新契机、新助力。一是促使大湾区坚持创新发展之路。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需要进一步提升区域内生发展动力、发展活力、创新能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二是促使大湾区化解制约发展的痼疾。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经济运行中仍存在的供给突出矛盾。优化产业结构、顺畅要素流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新兴产业和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加快推进新基建。“双循环”互促是大湾区抢抓第四次产业革命带来的新基建、新投资、新就业、新消费的发展机遇。新基建的主要领域都是大湾区的优势发展领域,发展这些优势新领域对于推进形成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也有利于提升大湾区参与外循环的竞争力,有利于保持大湾区经济开放性与创新力。

  大湾区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促进创新要素流动,打造国内产业创新策源地。加快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以大科学装置建设为平台吸纳国内一流科研机构与全球一流科技人才汇聚大湾区,以港澳的科技资讯与国际交流网络优势促进大湾区走好开放型创新的道路,以不断完善的风险投资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高大湾区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以深圳先行示范区改革创新效应营造科技和产业创新政策、社会环境。

  强化区域产业链协同,建设内外源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链四链协同为导向,为大湾区在保持世界工厂地位的基础上逐步迈向产业创新策源地提供新动能。围绕实现各城市之间的优势整合,进一步凸显香港的专业服务、深圳的创新研发、东莞的加工制造、广州的设计营销等特色优势,使整个大湾区产业生态圈步入良性互补、协同发展阶段,形成开放条件下产业升级的新动能,在巩固供应链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产业集群,进而产生市场条件下产业生态圈的内生升级功能,不断形成内外源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新示范。

  创新贸易形态,打造大湾区贸易新品牌。高度关注疫情发生后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贸易的产品与区域结构的变化,尤其要关注内地货源产品占比与对外贸易各国比重的变化,加强物流路径、产品创新方向、国际营销网络等的建设调整。着力培育发展国际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传统贸易转型升级,创新打造大湾区国际、国内贸易新品牌。加强对跨境电商与国际采购新业态、服务贸易变化趋势的跟踪和应对。

  夯实人文湾区基础,厚植大湾区鲜明文化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细落小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大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夯实大湾区人文精神,以人文之光照耀湾区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竞合之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全球首次提出“人文湾区”概念,这是中国引领国际话语权的新开端,也代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非仅仅是经济发展的目标,而是中国现代化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现代文明成就的集中展示,是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活样板。新格局背景下,要丰富湾区产业、湾区产品、湾区服务鲜明的文化内涵,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使之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与中国现代化成就的窗口,在促进大湾区与世界各国、各地互动过程中提升经济发展软实力。

  (刘伟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符永寿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以新发展格局促进大湾区创新发展

2020-10-26 14:21 来源:广州日报 刘伟 符永寿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