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7日电(于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之一的珠海,在地理上与澳门仅一水之隔。无论时光如何变迁,两地居民的往来从没有断过。
居住在氹仔的陈伟良每天需要驱车30分钟来到横琴新区工作,他是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的理事长,4个澳门分区办事处、1个内地办事处、28个基层街坊会、30多个附属服务机构通过2所学校、4间托儿所、30多个不同类型的服务中心、6间学生自修室及3间诊疗所服务着4万余名会员。
(坊会的阅览室)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一大批活跃在澳门的爱国街坊、居民在望厦、台山、青洲和新桥等区相继成立坊众互助会或居民联谊会等爱国群众性组织(简称坊会)。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内地改革开放巨大浪潮的推动下,分布在澳门各区的24个坊会决定联合起来,更好地服务居民,促进社区建设,1983年12月30日,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正式成立。
高举“爱国”和“服务居民”两面大旗,坊会敦睦邻里,守望相助,不断凝聚社区力量,解决社区问题,化解社区矛盾,济贫扶弱。
陈伟良认为,坊会联系着两地,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不断加强与内地的交流合作,争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排头兵。
街坊总会已搭建覆盖全澳、专业多元的社会服务网络。主要涵盖社区家庭、老人、青少儿童三大板块,服务项目包括老人日间护理、老人紧急呼援、中医保健、牙科诊疗、持续进修、兴趣爱好培训、就业辅助、心理辅导、托儿、基础教育和驻校辅导等;服务对象包括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层。
(坊会组织的活动之一:绘画课程)
来自安徽的崔女士对澳门街坊会的浓浓人情味十分受用。崔女士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在珠海定居,她透露来珠海一半是为了猫冬,一半是为了给女儿带孩子。
崔女士的外孙已经上六年级了,需要操心的时间并不多。崔女士有不少时间是花在澳门街坊会里,和同伴一起练练走台步,或者参加坊会不定期举行的其他活动等。
崔女士说,自己的女儿女婿并不是一开始就在珠海定居,子女从事医疗行业15年,来珠海是为了更好的家庭收入和事业上的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不得不说崔女士的子女眼光不错,珠海横琴新区在医药行业发展方面下了大力气。
早在2011年4月,《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简称产业园)作为第一个落地项目,于2011年4月正式落地横琴,总开发面积约140万平方米的产业园,作为支持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以扶持澳门企业成长和发展为切入点,围绕大健康产业方向,开展中医药养生示范项目的建设,探索和打造大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和环境。
凭借澳门中葡平台的作用,产业园成立“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以葡语国家为切入点,以点带面不断拓展与葡语国家周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关系,搭建连接东盟、非洲、欧盟的合作网络,藉以帮助内地和澳门企业优质的中医药产品和技术透过澳门走入葡语系国家、欧盟及“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
据介绍,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取得成效的连花清瘟胶囊,在国际上也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应。这样成功的中医药国际化案例离不开园区成果转化基地与12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符合中国内地及欧盟认证的标准,推动产学研技术和产品转化应用。
除了将科研成果通过中成药、保健食品、日化用品等产品转化落地外,产业园也积极走出去,以澳门为辐射窗口,打造专业化和市场化的资源整合平台。在澳门、泰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了11场国际专业论坛和商贸对接活动,参与企业累计近1000家,参会人数累计超过3400人次,提供了国际化的中医药信息分享、资源对接、交流合作的平台和专业化服务,真正体现了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