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国际比较研究

2020年06月02日 07:28   来源:深圳特区报   胡振宇 冯猜猜 陈美婷 丁骋伟

  提要: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兼具城市与海洋发展特征,内容涵盖丰富。推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新时期国家赋予深圳的重大历史使命。本文在深入剖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含义及特征、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指标体系构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优势基础上,提出从海洋经济跨越发展、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凸显海洋城市文化特色、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对策建议。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指明了方向。深圳出台《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前深圳正全力推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积极构建海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海陆空间融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含义及特征

  在全球向海洋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众多独具特色的全球知名海洋城市,形成综合实力雄厚的中心城市、航运贸易发达的航运中心、海洋新兴产业发达城市、生态旅游特色突出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城市等几类海洋中心城市,例如伦敦、新加坡、休斯敦、奥斯陆、鹿特丹等。

  在国际海洋领域,评价城市海洋中心地位的标准体系,以“国际航运中心”这一概念使用最为普遍,1999年以来,“蓝色经济”成为国际海洋领域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倡人海和谐、蓝色经济和社会协同发展,强调通过技术创新发展海洋经济。在国际社会大力提倡发展蓝色经济背景下,《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是我国首次提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一概念。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国际航运中心”和“世界领先海事之都”等概念的继承和延伸。参考“全球领先的海事之都”国际海洋城市排名比较的核心要素及世界著名海洋城市发展分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征:在航运领域应该是全球的中心,港口物流行业在全球相对领先,海洋科技高度发达,海洋金融和海事法律等高端服务业领先,在全球海洋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且该城市附近区域经济发达。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具体的特征中,枢纽功能的强弱是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判断依据,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船舶数量、港口吞吐量要有绝对优势;海洋金融、海事法律等高端海洋服务业则体现了海洋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海洋科研和人才引进方面,决定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未来的发展动力。

  二、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基础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

  深圳地处南海之滨、拥有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和超过260公里的海岸线,毗邻香港,背靠产业链最为完善的珠三角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连接世界的重要门户和通道,同时,地处亚太主航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要冲,是我国距离南太平洋最近的经济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成为深圳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中的核心竞争力。

  2.经济基础雄厚

  深圳具有雄厚经济实力,拥有高新技术密集的产业集群,2019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26927.09亿元,规模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海洋发展迅速,具备相对完整的海洋产业基础,形成以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智能装备、海洋生物医药、邮轮游艇等四个产业领域为主导的海洋未来产业;设立海洋产业发展基金,打造海洋高端智能装备和前海海洋现代服务业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前海海洋高端服务业集聚区、海洋新兴产业基地等高端海洋产业园区;拥有招商重工、中集集团、盐田港等一批大型涉海企业。

  3.创新氛围浓厚

  深圳是全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内最具自主创新活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城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4%以上,研发强度比肩发达经济体,PCT国际专利量连续13年稳居全国首位,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深圳海洋领域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是全国首个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国家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和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目前,深圳已建成海洋产业相关的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市级工程实验室14个,工程中心3个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个。

  4.营商环境优越

  营商环境优越,体制机制灵活,是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出台实施“营商环境改革20条”“降低实体经济成本28条”“扩大工业有效投资26条”“外贸稳增长25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36条”等一系列措施,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发展环境,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扩大投资开放、金融制度创新、法治环境改善等领域的改革领先全国,部分领域已接近国际自由贸易水平。

  三、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路径

  1.突出重点,实现海洋经济跨越发展

  坚持高度陆海统筹和海陆产业联动,凭借深圳南海首位城市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高技术产业基础,打造南海蓝色经济圈排头兵,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和海洋金融业为核心,占领未来产业制高点,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和产业孵化集聚创新,加快形成深圳海洋高端智能装备和海洋高端服务业两大产业集群。

  2.对标国际,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大力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产能合作、市场拓展、人才服务等方面,全链条地构建起国内外涉“海”资源连接、组合、交互、创新的各种新型载体和独特平台,增强海洋创新发展新动能。围绕深水、绿色、安全等重大需求,瞄准全球海洋科技创新高地,突破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一批中高端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工程装备,构建起链式布局、优势互补、协同创新、集聚转化的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亚太海洋人才集聚区,制定海洋领域人才专项政策,培育和整合海洋教育资源,引进高端海洋领域人才,建立高水平海洋智库。

  3.绿色发展,凸显海洋城市文化特色

  落实全球责任,深入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环境治理的责任共同体,全面提升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建成全球海洋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全球海洋文化融合活力城市,强化提升深圳海洋文化品牌,促进深圳城市文化与国际海洋文化接轨,带动中国向蓝色文明转变。

  4.整合资源,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

  强化陆海统筹,建设全球海洋综合管理创新城市。创新海洋规划体系,实施探索以海洋主体功能区域规划为基础的“多规合一”,促进海陆空间规划、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统一。健全海域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并完善海域资源配置和有偿使用制度。加强海洋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智慧海洋”建设,提高决策服务和公众服务水平。

  5.服务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瞄准国家战略,建设全球海洋治理重要节点城市,积极向全球提供各类海洋公共产品和综合服务,参与国际国内海洋领域相关标准制定,策划国际性海洋学术会议、论坛、展会,参与全球蓝色经济伙伴论坛、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等国际性海洋会议,发挥深圳全球海洋智库等民间机构“第二轨道”外交作用,提升全球海洋治理能力。把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机遇,重点加强与太平洋岛国在港口建设投资、海洋产业园、金融贸易、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合作,将深圳打造成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市场化运营中心和资源整合集散地,成为我国南海开发的战略策源地、技术核心源和服务保障地,打造成我国南海综合开发先行区。

  (胡振宇: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冯猜猜、陈美婷、丁骋伟,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成员)

  (本文来自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成果,课题编号SZ2018A005)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国际比较研究

2020-06-02 07:28 来源:深圳特区报 胡振宇 冯猜猜 陈美婷 丁骋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