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综艺节目应取消极限挑战

2019年11月29日 07:34   来源:北京晚报   贾亮

    11月27日凌晨,台湾演员高以翔在浙江宁波录制节目过程中晕倒,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5岁。一个鲜活生命的突然逝去,总是令人悲痛。然而引起舆论更多热议的,是高以翔英年早逝的方式——在综艺节目录制过程中。

    近年来,综艺节目录制,已经接二连三发生伤亡事件。在录制《奔跑吧兄弟》时,李晨眉骨缝了22针;录制《奔跑吧第二季》抛毕业帽环节,李晨又不慎划伤额头被缝9针。再往前,香港歌星黄家驹在参加日本某档综艺节目时,不慎从高台跌落当场死亡。

    从个例来说,可以说是意外。但仅仅归结于意外,对伤者,特别是死者,是极不负责的。不排除有的事故与演员身体不好、粗心大意有关,但综合一起起的所谓意外,便不难发现:凡是意料之外,都属情理之中。也就是说,正是很多娱乐节目无下限的运作方式,决定了悲剧注定发生。有的综艺节目为了博眼球,不惜让参演嘉宾“玩命”,形形色色的危险项目一个接一个;有的综艺节目热衷奇巧淫技,危害身体健康、有违科学规律的表演层出不穷;至于加班熬夜、参演人员得不到充足休息更是家常便饭。据媒体披露,高以翔参加录制的节目《追我吧》就是运动闯关性质,所设置的关卡,消耗体力且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从26日晚间8点半左右开始录制,事发时,参赛者已经参与了5个小时左右。演出强度之大,也许是电视机前的观众想象不到的。

    既然是综艺节目,当然要好看,不好看就没有收视率,就赚不到钱。综艺节目要借艺人的名头圈粉,艺人要借综艺节目的平台走红,这本是一个双赢的公平的合作模式。但作为电视节目,首先要尊重艺人人格,不能把艺人当成挣钱工具;其次,无论出场费多高,都要把演员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决不能为了追求刺激的收视效果而肆意牺牲艺人的权益;艺人也不能为了高额报酬“自讨苦吃”,要知道,悲剧发生后,无论给多少赔偿,都不能挽回生命。

    高以翔不幸猝死,折射的正是当下极限挑战节目的病态发展。也许到了叫停类似极限挑战节目的时候了。这些节目既涉及演员安危,也容易引发青少年效仿,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更主要的,如果此类节目依旧大行其道,由于面临收视率下降的窘境,还会变本加厉地“挑战极限”,从而埋下更多的隐患。

    但愿悲剧能换来更多综艺节目制作人员的深思,改变制作思路,打造更加新颖有趣的节目,杜绝艺人高危作业,保障综艺节目健康发展。无论什么节目,要挑战的是创意,而不是身体极限;再强烈的市场取向都不能背离价值导向,再图经济利益也不能不顾及社会效益,再追求节目好玩,也不能让艺人玩命。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综艺节目应取消极限挑战

2019-11-29 07:34 来源:北京晚报

    11月27日凌晨,台湾演员高以翔在浙江宁波录制节目过程中晕倒,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5岁。一个鲜活生命的突然逝去,总是令人悲痛。然而引起舆论更多热议的,是高以翔英年早逝的方式——在综艺节目录制过程中。

    近年来,综艺节目录制,已经接二连三发生伤亡事件。在录制《奔跑吧兄弟》时,李晨眉骨缝了22针;录制《奔跑吧第二季》抛毕业帽环节,李晨又不慎划伤额头被缝9针。再往前,香港歌星黄家驹在参加日本某档综艺节目时,不慎从高台跌落当场死亡。

    从个例来说,可以说是意外。但仅仅归结于意外,对伤者,特别是死者,是极不负责的。不排除有的事故与演员身体不好、粗心大意有关,但综合一起起的所谓意外,便不难发现:凡是意料之外,都属情理之中。也就是说,正是很多娱乐节目无下限的运作方式,决定了悲剧注定发生。有的综艺节目为了博眼球,不惜让参演嘉宾“玩命”,形形色色的危险项目一个接一个;有的综艺节目热衷奇巧淫技,危害身体健康、有违科学规律的表演层出不穷;至于加班熬夜、参演人员得不到充足休息更是家常便饭。据媒体披露,高以翔参加录制的节目《追我吧》就是运动闯关性质,所设置的关卡,消耗体力且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从26日晚间8点半左右开始录制,事发时,参赛者已经参与了5个小时左右。演出强度之大,也许是电视机前的观众想象不到的。

    既然是综艺节目,当然要好看,不好看就没有收视率,就赚不到钱。综艺节目要借艺人的名头圈粉,艺人要借综艺节目的平台走红,这本是一个双赢的公平的合作模式。但作为电视节目,首先要尊重艺人人格,不能把艺人当成挣钱工具;其次,无论出场费多高,都要把演员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决不能为了追求刺激的收视效果而肆意牺牲艺人的权益;艺人也不能为了高额报酬“自讨苦吃”,要知道,悲剧发生后,无论给多少赔偿,都不能挽回生命。

    高以翔不幸猝死,折射的正是当下极限挑战节目的病态发展。也许到了叫停类似极限挑战节目的时候了。这些节目既涉及演员安危,也容易引发青少年效仿,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更主要的,如果此类节目依旧大行其道,由于面临收视率下降的窘境,还会变本加厉地“挑战极限”,从而埋下更多的隐患。

    但愿悲剧能换来更多综艺节目制作人员的深思,改变制作思路,打造更加新颖有趣的节目,杜绝艺人高危作业,保障综艺节目健康发展。无论什么节目,要挑战的是创意,而不是身体极限;再强烈的市场取向都不能背离价值导向,再图经济利益也不能不顾及社会效益,再追求节目好玩,也不能让艺人玩命。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