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签证中心 不能异化成“赚钱中心”

2019年08月16日 07:43   来源:羊城晚报   江德斌

  暑期不少人选择出境旅游避暑放松。但在一些签证中心办理签证的遭遇,却让他们非常“上火”。多项服务价格高出市场价四五倍之多;预约后仍要排队四五个小时,但交四五百元“插队费”却可免排队之苦;一家三口办同一项目,寄材料时却被要求交三份快递费……新华社记者调查了解到,京沪等地一些签证中心已背离“简化签证手续、提高服务效率”的设立初衷。(8月14日新华社)

  短信20元/条、快递80元/份、打印10元/页、翻译费110元/页、照相40元、贵宾服务390元、超级快签8421元……这么贵的办证费用,明显超出市场合理水平,堪称“天价”,消费者虽然感觉太贵,可迫于无奈,只能被动接受。显然,签证中心在利用垄断优势地位,对客户实施高收费、乱收费,致使签证中心异化成“赚钱中心”,严重侵犯到客户的合法权益。

  签证中心是介于办理人与使领馆之间的一个服务机构,主要进行业务咨询、材料收集和初审、签证取回等工作,目前驻华使领馆的签证外包服务主要集中在VFS、TLS和BLS三家服务商。设立签证中心的初衷,乃是为了“简化签证手续、提高服务效率”,为办理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签证服务,可由于签证中心与特定国家使领馆之间存在授权关系,具有独占属性,处于实际的垄断地位,导致办证收费乱象滋生。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已达14972万人次,同比增长14.7%,如此海量的签证需求,衍生出庞大的签证服务市场,越来越多国家的使馆选择将签证业务外包。让专业机构做专业事情,以提高服务品质和效率,既能减轻外交官员的负累,又能方便申请者快速拿到签证,本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也是服务行业的特性。可现实并不理想,持续扩大的市场和需求,仅由有限的几个外包服务商垄断,自然走向歧路。

  签证是出境的第一道门槛,不容有失,如果一旦被拒签,或将带来酒店、机票等经济损失,令大部分消费者对其难免保有“敬畏”之心,希望花钱能够通过第一关。事实上,签证中心仅仅是一个代办服务机构,对于签证最终是否合法没有决定权,仍由申请国大使馆决定。可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之签证中心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且以利润为导向,以各种高价名目对客户牟取暴利,由此反成为办理签证的“拦路虎”。

  不久前,一篇《满是套路的签证中心,别再拿中国游客割韭菜了》的文章火爆网络,揭开了乱收费、强制收费、巧立名目、过度推销、黄牛丛生等乱象,写出了国人办理签证遭坑的心声,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舆论亦纷纷跟进批评,外交部领事司通过微信公众号《领事直通车》回应,要求驻华使领馆切实保障政策签证申请秩序,为双边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可见,面对签证中心的诸多乱象,监管部门应积极介入调查,依法对其违规行为进行处罚,规范业务收费标准,鼓励开展电子签证,以降低签证成本,压缩繁琐流程,保障国民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签证中心 不能异化成“赚钱中心”

2019-08-16 07:43 来源:羊城晚报

  暑期不少人选择出境旅游避暑放松。但在一些签证中心办理签证的遭遇,却让他们非常“上火”。多项服务价格高出市场价四五倍之多;预约后仍要排队四五个小时,但交四五百元“插队费”却可免排队之苦;一家三口办同一项目,寄材料时却被要求交三份快递费……新华社记者调查了解到,京沪等地一些签证中心已背离“简化签证手续、提高服务效率”的设立初衷。(8月14日新华社)

  短信20元/条、快递80元/份、打印10元/页、翻译费110元/页、照相40元、贵宾服务390元、超级快签8421元……这么贵的办证费用,明显超出市场合理水平,堪称“天价”,消费者虽然感觉太贵,可迫于无奈,只能被动接受。显然,签证中心在利用垄断优势地位,对客户实施高收费、乱收费,致使签证中心异化成“赚钱中心”,严重侵犯到客户的合法权益。

  签证中心是介于办理人与使领馆之间的一个服务机构,主要进行业务咨询、材料收集和初审、签证取回等工作,目前驻华使领馆的签证外包服务主要集中在VFS、TLS和BLS三家服务商。设立签证中心的初衷,乃是为了“简化签证手续、提高服务效率”,为办理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签证服务,可由于签证中心与特定国家使领馆之间存在授权关系,具有独占属性,处于实际的垄断地位,导致办证收费乱象滋生。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已达14972万人次,同比增长14.7%,如此海量的签证需求,衍生出庞大的签证服务市场,越来越多国家的使馆选择将签证业务外包。让专业机构做专业事情,以提高服务品质和效率,既能减轻外交官员的负累,又能方便申请者快速拿到签证,本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也是服务行业的特性。可现实并不理想,持续扩大的市场和需求,仅由有限的几个外包服务商垄断,自然走向歧路。

  签证是出境的第一道门槛,不容有失,如果一旦被拒签,或将带来酒店、机票等经济损失,令大部分消费者对其难免保有“敬畏”之心,希望花钱能够通过第一关。事实上,签证中心仅仅是一个代办服务机构,对于签证最终是否合法没有决定权,仍由申请国大使馆决定。可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之签证中心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且以利润为导向,以各种高价名目对客户牟取暴利,由此反成为办理签证的“拦路虎”。

  不久前,一篇《满是套路的签证中心,别再拿中国游客割韭菜了》的文章火爆网络,揭开了乱收费、强制收费、巧立名目、过度推销、黄牛丛生等乱象,写出了国人办理签证遭坑的心声,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舆论亦纷纷跟进批评,外交部领事司通过微信公众号《领事直通车》回应,要求驻华使领馆切实保障政策签证申请秩序,为双边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可见,面对签证中心的诸多乱象,监管部门应积极介入调查,依法对其违规行为进行处罚,规范业务收费标准,鼓励开展电子签证,以降低签证成本,压缩繁琐流程,保障国民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