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丰:西部基础设施建设追求的是改变

2019年07月11日 07:46   来源:环球时报   王元丰

  在地势非常险要、距离河底150米高的断裂大峡谷上建一座大桥,这在很多国家被网民看来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近日却在中国西部山区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位于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鸡鸣三省大桥”主拱圈顺利合龙,相关视频及照片在网络上公布后,引起了巨大关注。然而,这背后并非只是中国桥梁建造能力和技术获得突破这么简单。

  桥梁不仅跨越了峡谷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桥梁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已经获得国际公认。在世界桥梁界有种说法:“上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而到了21世纪,则要看中国。”中国不但建设了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桥梁(公路桥梁总数超过85万座,铁路桥梁总数超过20万座),成为世界第一桥梁大国,而且在代表桥梁建设水平的世界排名前十的大跨度桥梁(包括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都有半数在中国。尤其像去年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这些数据标志着,中国已从世界桥梁大国进入世界桥梁强国的行列。

  而经过3年的施工,才迎来了主拱圈合龙时刻的“鸡鸣三省大桥”,接着将进入桥面铺装阶段,今年年底大桥将正式通车。从指标数据上看,这座大桥可能并不亮眼。因为主跨仅为180米的钢筋混凝土拱桥,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都不稀奇。那么这个坐落在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交界处的大桥,为什么会引起社会这么大的关注?

  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这是一座建在大峡谷悬崖峭壁上的大桥,从谷底到桥面就有50多层楼那么高。一方面修建这座桥梁面临的基础条件和自然条件,比在城市里要困难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另一方面,正因为是建在悬崖上的大桥,还要考虑便于今后维护。所以,在某些小技术和数据指标上,这座大桥是国内首创或者第一的。

  其次,作为赤水河流域重要的渡改桥工程,这座桥建成后将解决三省交界一带数十万群众的出行难题,有力助推乌蒙山区脱贫攻坚。因此,巨大的社会意义决定了其重要性。大桥修建完成后,四川叙永县和云南镇雄县两地交通时间将大大缩短。过去两地的人去对岸,开车需要两个半小时;如果爬山、渡河约一个半小时;而未来有了这座大桥,去河对岸开车仅1分钟,步行也就300米,人们就可以跨越那阻隔多少代人的天然大峡谷。

  再次,让“鸡鸣三省”山区老百姓真真切切体会到,现代科技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推动作用。“天堑变通途”,不仅让探亲访友、工作学习更方便,对于经济发展,有了这座桥,云南的煤和四川当地的水果、烟草等都能够更快运出去。当年中央红军一渡赤水的行军就在此处;中国革命转折中的重要一环,著名的“鸡鸣三省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红色旅游资源也可因此得到开发。这些都让这个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更加有活力。

  西部更需要脱贫路桥

  过去一段时间,由于中国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频频带给各地的“品牌工程”“旗舰工程”,让很多中国民众对此觉得习以为常。从而对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成绩的骄傲,似乎变得心态越来越平静。而这次“鸡鸣三省大桥”的建设在网上引起关注,让我们有了一些新的启发。

  第一,中国桥梁大规模建设的高峰应该说已经过去,当然,未来还有诸如琼州海峡大桥等高难度、技术挑战性非常强,跨度更大、长度更长的超级大桥需要建设。但是,在未来建设中,更需要建设像“鸡鸣三省大桥”这样对改善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的桥与路。这些桥或者路,虽然不会创造任何“世界第一”或者“中国第一”,但对于当地社会和百姓,却会留下永远不会忘记的改变,在他们心中写下“第一”。这也是中国政治体制优越性的体现。不少网友留言说,看到“鸡鸣三省”那样的悬崖峭壁,西方选举制国家的政府或许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从实地勘察、设计方案到施工建造,不同党派的政府估计都换了两三茬了。

  第二,相比城市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广大西部地区还有很多空白之处,尤其是西南部地区山岭纵横,建设桥梁对于促进那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更为重要。但这也对我们的桥梁道路建设,提出了更深入、更困难的要求。

  例如在2016年一年,贵州省就新建成高速公路桥梁6000多座,几乎拥有各种现代桥梁类型,被称为现代“桥梁博物馆”。尽管如此,与广大人民对超越崇山峻岭限制的渴望相比,尤其是与那些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农民希望便捷地与大山外面的世界沟通交流的愿望相比,还需要在城市之外的地区,在合理做好技术经济论证的情况下,建设更多像“鸡鸣三省大桥”这样的,让偏远地区的农民和百姓受益的桥梁。

  最后,要建设助力扶贫攻坚的桥梁。十九大报告庄严承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而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胜阶段,如何让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深度贫困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两高、一低、一差、三重”,“一差”即基础设施和住房差。因此,补齐深度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短板,是决胜扶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且,对于深度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来讲,有了联通外部的道路与桥梁,他们发展的基础就会更牢靠。因此,像“鸡鸣三省大桥”这样解决当地脱贫“卡脖子”的基础设施,要多多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可以组织力量,对深度贫困地区的交通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分不同层次制定规划,并发挥政府、社会和市场多方面的作用,采取多种投资方式,让贫困地区百姓能够拥有更多的脱贫路和脱贫桥。(作者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可持续土木工程专委会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