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的亮丽底色与时代价值

2019年05月13日 07:21   来源:广州日报   薛庆超

  薛庆超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发扬五四精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是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具体体现。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

  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是五四运动最亮丽的底色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首次群众性全国性反帝反封建运动。在历史上,五四运动是第一次由青年学生、工人和其他群众掀起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全国性革命斗争。五四运动的矛头所向和斗争目标,是反对西方列强所强加的巴黎和约,因而首先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正是五四运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从而得到全国响应,迅速从北京发展到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由于爱国主义激发了各界群众爱国激情,促成了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最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运动获得了胜利。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作了组织准备和干部准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五四运动造就一批追求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分子。数十万学生奋勇当先成为五四运动先锋。五四前夕,北京等地以研究新思潮、新思想、新精神、新理念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为宗旨的社团蓬勃兴起,其成员大多成为五四运动骨干力量。陈独秀、李大钊等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同许多社团组织和进步青年密切联系,积极指导和推动五四运动发展,成为五四运动著名领袖人物。后来,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发起人。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五四运动期间,中国工人阶级奋起抗争,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参加反帝爱国斗争,并以工人阶级特有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坚定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这对中国先进分子认识工人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强大力量,并到工人群众中开展宣传活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有着重要意义。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引起中国思想界的极大关注。五四运动虽然属于民主主义革命范畴,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纷纷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救国救民、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思想武器,并逐步走上共产主义道路。

  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具体体现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先人的美好憧憬和殷切期盼。古代《诗经》中就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期盼。先人们一直憧憬着安定富足的小康状态。古代《礼记》认为小康是一种盛世:“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设置)田里……是谓小康。”宋朝《夷坚志》有“冀以小康”的记载。古人认为,小康就是经济宽裕、生活富足。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奔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究其根本,也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期盼和梦想。

  从“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实事求是深入人心,改革开放成为共识。1979年12月,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小康”目标,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后来,邓小平将“小康”概括为“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即从解决温饱阶段到实现现代化的中间发展阶段。邓小平赋予“小康”的科学内涵和时代内容是,“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作中国式的现代化。”从此,小康社会作为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1987年,邓小平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到20世纪80年代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美元,20世纪末达到1000美元,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新要求。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社会宣布,到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中国未来的目标。从古人向往“小康”到邓小平提出“小康”目标,从“建设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丰富发展。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把“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指标”,使愈来愈多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的“困难群体”和贫困地区逐步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顺天理,下接地气,大得人心,促进发展,提升民望,凝聚共识,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重大贡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具体体现。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理念,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五四运动时大批爱国青年和全国民众面对民族危亡,挺身而出,奋起抗争,树立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丰碑。21世纪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以决战决胜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意志,奋力拼搏的行动,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世世代代对小康的憧憬和期盼,化为活生生的现实,彻底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满青春活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勇猛精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举世瞩目,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扬眉吐气,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大国。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数千年文明史而又曾数千年难以彻底解决贫困的将近14亿人口的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是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贡献,也是对整个人类的伟大历史贡献,因为中国人口占人类的四分之一,中国使人类四分之一人口进入美好幸福的全面小康时代,这无疑是对人类文明史的伟大贡献!

  五四精神将民主与科学第一次提到了中华民族面前。同时也要看到,如何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思维、科学的眼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仍然任重道远。中华民族必须“永久奋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相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