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融合发展重塑城乡关系

2019年05月07日 14:2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对未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作出的规划安排。

  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融”

  长期存在的“重城轻乡、城强乡弱”二元经济体制,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于处理好这个“融”字。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我国“三农”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其结果是乡村生产要素的长期缺乏和发展能力的持续下降。《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等9项具体举措,推动发挥城乡融合优势,促进要素的双向良性循环。【详细

  要坚持整体谋划与重点突破

  整体谋划是城乡融合发展按照正确方向前进的制度保证。这些年,在城乡融合发展实践中,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既有总体进展,也有重点突破。不过,一些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一些影响新型城乡关系建立的体制机制障碍,比如户籍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没有根本消除。

  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各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积极探索进取,但这些体制机制问题并不是一地一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的。同时,还要确保不犯方向性错误,不在道路上出错,尤其是在一些普遍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上,不能有任何偏差。比如,在确保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保护耕地红线、维护农民利益、生态保护红线等问题上,就必须按照严格顶层设计,强调底线思维,不能越过法律政策界限,不能突破底线、越过红线。否则,改革就失去了意义。

  重点突破是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推进的方法保证。我国国情农情复杂,在发展程度、人口分布以及文化生态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这种情况下,如果以“齐步走”“一刀切”的思维方法来推动改革,就可能会陷入步履艰难、进退失据的境地。这就需要立足实际、分门别类,在确保改革正确方向的前提下,发挥各地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探索、积极探索,找到具有普遍性、可复制的方法经验,以点带面取得城乡融合改革的全面进展。【详细

  尤其是要重视“人”的因素

  “我们不一样”,是很多新生代农民工的鲜明特征。相对老一代农民工,他们受教育程度更高,善于接受新事物,愿意提升自己,在学习培训方面也舍得投入。他们中很多是独生子女,有些没干过农活,成长经历趋同于城市里的同龄人。他们在择业时更追求体面劳动和发展机会,在消费时更时尚大方,进城的动机已从“改善生活”向“体验生活”转变。

  随着农民工结构的变化,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也需要及时调整和适应。今后对农民工的关心和服务要从劳动者视角向新市民视角转变,尤其要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诉求。

  要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把城市和乡村两头都建设好,让新生代农民工进退有据,既可以踏实进城,也可以安稳留乡。尤其是要让那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失去竞争优势的农村劳动力可进可退,让他们有地可耕,有乡可恋。无论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还是实施乡村振兴,都不能以损害农民权利、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只有这样,高质量的农村劳动力才可以自由流动,更好地发挥农村劳动力弹性供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详细

  微言大义:

  @文稿青年:过去,农村发展不仅依附于城市还要保障城市,各种要素单向地流向城市;未来,城乡间要实现要素的双向流动,促进融合发展。

  @金牛座力哥:中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正在加快,但它也需要时间与过程。我们爱金山银山的同时,也别忘绿水青山。

  @木恩:乡村振兴应有产业,要有产业得有技术与知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一直以来,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单向流入城市,带动了城市的繁荣,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乡村要振兴,就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顺畅资源双向流通渠道,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实现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充分尊重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充分尊重农民发展意愿,充分结合农村发展实际。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