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发出了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集结号和动员令。
谆谆嘱托,殷殷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再一次提出更高要求:“对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坚决克服,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是否真脱贫、脱真贫,是要看能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结果是过程之结果,“造真”就是“作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过程决定着扶贫、脱贫的效果。对标算账、报单填表、突击完工,固然是脱贫攻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程序,但是如果只满足于这些形式和表面文章,就谈不上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真脱贫,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仅剩两年的脱贫攻坚期,正是最吃劲的时候,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应付,必须在“真”字上下功夫。
一方面,使命意识和问题导向是“真”的基本前提。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扶贫开发、脱贫攻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庄严承诺。2018年,甘肃贫困人口净减少77.6万人。截至2018年底,全省未脱贫人口由2017年底的188.6万减少到111万,全省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底的9.6%降至5.6%。这组数据,显示出的是真扶贫、扶真贫的成效,也反映出了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和难度。这些数据背后所囊括的贫困现状及原因之种种,容不得我们松懈和轻忽。因此,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在实践中找到问题症结,才能靶向治疗。只有找准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立足当前、直面问题,在解决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上下功夫;又要着眼未来、登高望远,在加强统筹谋划、强化顶层设计上着力。
另一方面,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是“真”的实践要求。大逻辑决定小逻辑。甘肃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发展;全国的发展,离不开甘肃的发展。早在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努力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八个着力”的重要指示。“八个着力”针对甘肃实际、直指甘肃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的重要指示,是为甘肃“量身定做”的发展规划,是替甘肃设计的具体方案,是指导甘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理念”,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战略纲领。
在打好脱贫攻坚战这项特殊使命面前,甘肃必须结合省情实际,切忌好高骛远、缘木求鱼,当务之急是把该做的做到位。既要从全国大局中谋划思考,跳出甘肃看甘肃,又要从自身找问题、找优势,坚持甘肃的事情甘肃办,着眼自我发掘、自我发展;“在脱贫标准上,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切实让中央的脱贫攻坚部署和精准扶贫政策落地见效。(作者系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