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经济延续稳中有进的基本态势。从金融领域看,积极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总体上合理充裕,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并保持基本稳定,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部分机构前期盲目扩张行为明显收敛。
应当看到,我国经济仍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必须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聚焦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中国人民银行(资料图)。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刘天一/摄
把好货币供给的总闸门
货币政策调整需要充分考虑国际环境、国内形势、流动性稳定及防控风险等多个因素,在这一过程中,强调渐进调整,而不是跳跃式的变化,十分重要。事实上,通过渐进调整,目前我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在充分考虑国内外环境的情况下,充分突出了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及防控金融风险。
11月9日,央行发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保持在8%以上,9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8.3%;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2%,比年初增加13.1万亿元,同比多增2.0万亿元,比2017年全年同比多增的8782亿元大幅增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6%。
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优化,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整体下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下一阶段,要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把好货币供给的总闸门,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人民币(资料图)。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关婧/摄
疏通信贷政策传导机制
增强微观主体活力,需要为企业提供适宜发展的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环境。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部分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出现了经营和融资困难,部分企业资金面较为紧张。为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中长期的资金,央行在今年的1月、4月、7月和10月,先后四次实施定向降准,向市场净释放资金约2.3万亿元。
同时,央行也在多措并举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督促金融机构减免服务收费、优化服务流程、差异化制定贷款利率下降目标。截至三季度末,18家主要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平均利率6.23%,较一季度下降约0.7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分别降低了0.28和0.85个百分点,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银行对小微企业的平均利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
越来越多的企业资金面正有所改善。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很多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关键是如何将这些落实到位。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疏通货币信贷政策的传导机制,发挥“几家抬”的政策合力,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层层压实责任,建立长效的融资机制安排,打通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
图为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信息服务管理局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2018中国金融信息服务发展高峰论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甄红南/摄
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资本市场关联度高,对市场预期影响大,对稳经济、稳金融、稳预期发挥着关键作用。应当看到,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参与主体众多、制度建设尚未完善等原因,曾经饱受市场乱象困扰。然而,在从严监管的逻辑下,市场乱象正在被重拳打击,市场生态正在重塑净化。
在治理市场乱象的同时,不断补齐监管短板,完善制度安排,才能从根源上遏制风险,夯实A股稳健运行基础。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完善上市公司停复牌规则,完善减持制度,出台投资者适当性办法……证监会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使资本市场稳健运行的基础不断巩固。
当然,资本市场距离“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要求还有差距。资本市场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搞好资本市场改革,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努力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以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助力经济稳健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年巍)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有效防控风险 让金融活水更好地浇灌实体经济
互联网时代,如何守好我们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