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斩断假货流向农村市场的通道

2018年11月02日 12:01   来源:东方网   江德斌

  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发布《农村集贸市场调查体验报告》。调查体验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农村集贸市场实地体验评价得分只有67.12分,处于及格水平。体验员发现,由于农村集贸市场在质量管控、卫生安全、内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致使假冒伪劣、三无产品、过期食品、缺斤短两以及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等问题多发,农村消费者对于农村集贸市场满意度不高。(11月1日《北京青年报》)

  从调查数据看,超过一半的农村集贸市场存在假冒伪劣产品,超过七成的市场存在儿童玩具安全隐患,超四成市场存在婴幼儿服装安全隐患。显而易见,农村集贸市场的假货问题相当严重,充斥着大量假冒伪劣、三无产品、过期食品等,埋下消费安全隐患,给农村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亦危及到他们的身体健康,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斩断假货流向农村市场的通道,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随着城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的逐步提升,商场、连锁超市等正规卖场的普及,监管部门对市场的整顿力度加强,消费者维权行为增加等因素影响,城市里的假货现象有所改善。由于制假售假者在城市里的违法成本提高,于是开始转移阵地,通过将假货搬到网上,将销售渠道下沉到乡村市场等,以规避监管部门的打假行动。

  由于农村集贸市场分散零乱,缺乏足够的监管力量和鉴别技术,无法实现全面覆盖,给售假者留下了生存空间。农民对品牌的辨识力有限,容易被各种“山寨”品牌蒙骗,加之消费水平较低,倾向于购买廉价产品,则就给了假冒伪劣产品创造了机会。而且,农村属于熟人社会,商家与消费者都是同乡、同村,在出现消费纠纷时,往往碍于面子放弃维权索赔,导致售假成本非常低。

  而且,近年来随着网购的兴起,农村市场也逐步接受了网购消费,各地农村大都有快递网点,网购条件越来越方便。部分制假售假者借助网购渠道,公然将假冒伪劣产品倾销到农村市场,将其视为牟取暴利的“垃圾场”,令广大农村消费者的利益严重受损。

  由此可见,在城市打假力度加强之际,假货的流通途径发生转变,开始以农村市场为主,令其成为假货汇聚的“重灾区”。监管部门也要适时改变打假策略,将农村市场列为打假重点区域,采取严打措施予以治理,对售假商家依法处以重罚,将假货赶出农村市场。

  须知,农民虽然消费力较低,对廉价产品的需求较为旺盛,但廉价不等于假冒伪劣,商家要有商业道德,遵守法律法规,赚良心钱,不能用假货去欺瞒农民。同时,在消费升级的社会大背景下,随着农民收入的逐年提高,对品牌和质量的要求也会提升,农村市场也将面临消费升级。可见,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渐缩小,其生存空间也将越来越小,商家应认清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及早调转方向,为农民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以适应时代潮流。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