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合作中成长、在发展中完善,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其间,众多新型智库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大潮,为化解共建“一带一路”中的难题和挑战、顺利推进“一带一路”从倡议到落实而务实行动、建言献策。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为智库能力提升、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与研究载体,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回顾过去5年,“一带一路”建设的背后,总是闪烁着智慧之光,汇聚着智库力量。
1、积极咨政建言,当好“一带一路”建设的参谋和助手
5年来,关于“一带一路”的智库研究成果迅速增加。这些研究的内容逐步深入,从前两年主要集中于“一带一路”的内涵、背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逐步延伸和细化,后3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及地区发展战略对接、区域及国别合作、城市参与、产能合作、金融合作、能源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围绕这些问题,智库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力求在规划对接、政策协调、机制设计上做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相当数量的内部研究报告和智库专报对国家及地方决策产生了积极影响。
上海社会科学院从投资竞争力的视角,研究得出“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和支点城市,建议有效吸引全球更多国家及城市加入,推动沿线国家和城市共同发展繁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可与欧盟的“容克计划”、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韩国的“欧亚计划”、波兰的“琥珀之路”进行对接,通过加强农业与能源等领域的国际合作,释放亚欧大陆市场的巨大潜力,为亚欧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从研究中欧班列入手,建议中欧班列从完善物流、配送、贸易和金融等方面入手,综合提升运输服务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国家的定位:基于合作视角的策略分析》报告,建议从经济实力、文化影响力、互利合作等方面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致力于推进“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合作,以智库课题等方式承担“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相关重大问题研究,定期向中央及国资委报送智库报告、智库动态、央企智库信息等成果,积极为党和国家重大决策贡献智慧。
2、开展公共外交,增强共建“一带一路”的吸引力凝聚力
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以智库国际论坛与合作交流为载体的公共外交活动亮点频出。智库通过内引外联,帮助沿线国家准确理解“一带一路”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充斥着西方话语的国际环境中,阐释中国发展经验,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
一是配合国家高层访问,参与主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要活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秉持“世界发展经验中国化、中国发展经验世界化”理念,举办了包括“丝路智库论坛”在内的一系列智库活动。201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多项对英合作项目纳入习近平主席访英成果,与英国查塔姆学会、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等多项多边双边合作机制纳入国家层面对外合作机制;2016年,配合习近平主席访问波兰,在波兰成功举办“丝路国际论坛2016年会”,习近平主席和波兰总统杜达、总理希德沃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2017年,参与主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加强政策沟通和战略对接”平行主题会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承办了峰会中专门为智库设立的平行主题会议,以“携手打造智力丝绸之路”为主题,吸引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智库负责人、前政要和专家学者约200人出席。
二是同世界知名智库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建立对话机制与联合研究机制。上海社会科学院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多哈中心签约开展合作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与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共同召开“‘一带一路’中法国际合作研讨会”;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与德国发展研究院合作撰写“‘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视角”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展开“亚洲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与中美关系”的中美智库对话会;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与改革研究院和波兰经济大会基金会签订“丝绸之路”战略合作框架;盘古智库开展对以色列和土耳其的调研并发布土耳其之行系列报告等。中外智库间的密切合作,为增进互信互助、加强互联互通创造了良好契机。
3、推动理论创新,为“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提供理论支撑
“一带一路”实践的深入,不断呼唤新的理论体系与理论储备,特别是对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世界经济理论、国际投资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和全球治理理论等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理论涉及多个学科,需要运用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加以分析解释。因此,智库在加强“一带一路”建设方案和路径研究的同时,也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储备与学术创新。
从中国知网文献查询结果看,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研究文献,2014年约为0.19万篇,2015年和2016年分别增至2.27万篇和2.17万篇,2017年激增到3.78万篇,2018年前8个月已有1.84万篇。其中,发文量、下载量和被引量相对靠前的智库主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中共中央党校等。上海社会科学院组织研究和发布的“‘一带一路’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分别从“一带一路”倡议与新型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倡议与大国合作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与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自贸区新发展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一带一路”建设蕴含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与世界经济学创新理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国情调研“一带一路”研究丛书中英文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发布“‘一带一路’双向投资丛书”(国际产能合作)等,这些研究充分彰显了智库在传播和推广“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理论支撑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研究向纵深发展,智库还积极运用大数据、可视化、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出一系列工具类智库产品。例如,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牵头编撰《中国“一带一路”年鉴·2017》,综合反映“一带一路”建设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积极效应。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连续两年发布《“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创造性地提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一带一路”建设评估体系,从国别、省市、企业、媒体和智库等多个维度反映“一带一路”建设最新进展。此外,还有国家信息中心的“‘一带一路’大数据综合服务门户”,以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开发的丝路信息网等。这些智库产品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工具与科学方法,使得智库的对策研究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管用。
4、发挥舆论引导功能,为共建“一带一路”营造良好氛围
5年来,广大新型智库积极发挥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舆论引导功能,旨在做好理念传播、政策解读、民意通达方面的桥梁纽带,通过对外宣传释疑解惑、凝聚共识、消弭隔阂、促进政策沟通、夯实民心相通;通过对内宣传明确方向、找准定位、落细落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例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从2014年起,共举办了5场500人以上规模的“一带一路”主题国际会议,编写了《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贡献》白皮书和20余部“一带一路”系列研究书籍和报告,在50多个国家宣讲“一带一路”,与多国智库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与对话。
从国内看,“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有效发挥各省市的区位优势与历史文化积淀,避免各地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以及各地方社科院等一批地方智库积极参与各地“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与行动计划的制定。
5、发挥社会服务作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长足进展,智库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是动因之一。多家智库在国际组织、产业园区和项目之间穿针引线,服务设施联通、保障贸易畅通、支持资金融通。
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牵头成立的“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在3年多的运作中,积累了大量和政府、企业打交道的经验。目前,为了切实提升智库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力,更好贴近“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细化、实化有关调研和对外交往工作,“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按区域、分领域设立了“六大经济走廊”“澜湄合作机制”及“海上丝绸之路”智库联盟分支网络,并建设国际智库合作网络,以提升其务实性和有效性。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配合中央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在能源、交通、农业、矿产、物流、旅游、产业合作、跨境开发区等领域初步构建了一批重大项目,提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融资整体构想,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等组建提供智力支撑。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为有效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区域发展建言献策,先后承担了刚果共和国黑角经济特区、埃塞俄比亚德雷达瓦中土工业园、斯里兰卡汉班托塔产业园区的研究咨询,启动巴基斯坦信德省中巴产业园项目咨询,埃塞俄比亚特殊经济区规划咨询项目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并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合作编制《中国企业境外园区开发导引》,不断提升境外园区咨询、产业规划、投资科研等领域的社会服务能力与智库核心竞争力。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承担了对接中东欧项目的培训与合作,旨在搭建“一带一路”框架与“16+1”合作机制下的交流合作平台,使得中东欧国家明确各自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比较优势,促进工商界精英交流与项目合作对接,推动中国—中东欧合作务实发展。
6、智库助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前景广阔
今天,经过5年携手努力,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亟须激发并汇聚广大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力量,特别是要发挥好智库网络和智库联盟的功能与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5年,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快速成长的5年。展望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在完成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广大新型智库要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秉持智库先行的理念,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深入开展实地调研,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形成特色研究与高质量成果,进一步发挥新型智库功能,把“一带一路”决策咨询工作、“智库外交”工作做深做实。
智库名片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综合性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地方社会科学院。截至2017年年底,上海社会科学院在职员工735人,其中67%拥有博士学位,正高136人,副高176人。
历年来,上海社会科学院承担了大量的国家和上海市课题,多项决策咨询建议得到中央、市领导和有关部门肯定,研究成果屡获国家和上海市奖励。上海社会科学院与海外多家大学和智库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世界中国学论坛”“上海全球智库论坛”等已经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智库交流平台。2015年年底,上海社会科学院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