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工匠 留住古建筑

2018年08月31日 09:55   来源:广州日报   连海平

  2015年,故宫博物院开创性地提出了古建筑“研究性保护项目”的理念。诸多举措之一,便是通过合理制订文物修复专家的退休返聘制度,推动古建筑营造技艺人才培养机制。到2018年,已有116名工匠培训合格,19位优秀的资深工匠接受了故宫博物院的聘请。

  如果说古建筑是有灵魂的音乐,那么,工匠就是古建筑的灵魂。如果缺乏擅长古建筑修建、修复的工匠,古建筑就会渐行渐远,慢慢消失在历史尘烟中,弦断音绝。深入一些古建筑修建、修复现场,我们不难发现,在关键岗位操作的,基本上是50岁以上的老工人。行业普遍担心,倘若专业人才青黄不接,老一辈工匠手艺失传,行业发展将难以为继。

  究其原因,劳作辛苦、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是其一。古建筑修建、修复涉及诸多工种,每一个工种都需要有“童子功”,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口传心授,且从业数年才具有独立操作的资格。较高的准入门槛、较重的体力劳动、不太丰厚的报酬,让年轻人望而却步。师徒相授、人才培养渠道狭窄是其二。我国古建筑体量巨大,对工匠需求量也大,靠“私塾”培养难以满足市场之需,而专业的古建筑修建、修复人才培训机构又明显不足。

  故宫博物院之“研究性保护项目”,将古建筑保护、学术研究、营造技艺传承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此举甚好。古建筑工匠成长起来,有了足够的人才储备,古建筑修建、修复就少了一道难关。故宫博物院重视古建筑工匠培养昭示,随着古建筑与老工匠逐渐老去,新一代工匠培养迫在眉睫,要想尽千方百计,让人才尽快成长起来,将担子接过来,保障传统技艺薪火相传、弦歌不辍。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