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两人手拉手才能环抱住的银杏古树,6株一字排开,挺立在县委、县政府大楼坪前;与大楼正门相对,空旷的广场上,8根图腾石柱屹立于中央,沿着中轴线依次分列成弧线状。广场四周,高楼林立……很难想象,这幅图景是尚未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湖南省汝城县。(8月5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在日常生活中,“摆阔”“炫富”都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不管是做人,还是处事,在低调中涵养成长气质才是最重要的。对于贫困县来说,同样如此。贫穷本来不算丑事,毕竟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市场环境不尽相同,发展有快有慢在所难免。但是,倘若只顾面子,不管里子,一味地去包装自己,那么留下的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式的尴尬。
众所周知,贫困县都会从上级部门得到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从当下所体现出的扶持力度可见,只要在认清自我、理性发展的现实基础上,乘好精准扶贫的东风,就能很快摘掉贫困帽子。遗憾的是,汝城县却把扶贫政策和资金花到了“面子工程”上,民生问题长期被置于忽视状态。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自然就不会换来良好的发展结果。
人们把贫困县“摆阔”的原因归结于错误政绩观在作怪,这种认识不无道理。但是,“面子工程”不是一天就能建起的,如此长时间内却没有被叫停,只能折射出一些部门的监管流于了形式。尤其是,贫困县发展基础本来就薄弱,如今再负债累累,这只能加重地方发展的负担。由此来看,贫困县“摆阔”换不来地方形象提升,相反还会备受诟病。
人们常说:“一切外化都需内生,一切内化都会外显”。贫困县要想早日脱贫,只能依靠科学发展观。虽然贫困县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多,但厚植发展基础、培育发展优势一项都不能少。因此,真心希望类似的贫困县能自觉摆正位置,精心发展符合地方实际的产业项目,以此来撬动地方发展的潜力资源。一旦在发展理念中有了质量和效益护航,那么新的增长动力就会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这必将使地方发展显得更有品质。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