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贫困县“摆阔”提升不了发展气质

2018年08月06日 09:59   来源:荆楚网   赵耀世

  靠两人手拉手才能环抱住的银杏古树,6株一字排开,挺立在县委、县政府大楼坪前;与大楼正门相对,空旷的广场上,8根图腾石柱屹立于中央,沿着中轴线依次分列成弧线状。广场四周,高楼林立……很难想象,这幅图景是尚未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湖南省汝城县。(8月5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在日常生活中,“摆阔”“炫富”都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不管是做人,还是处事,在低调中涵养成长气质才是最重要的。对于贫困县来说,同样如此。贫穷本来不算丑事,毕竟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市场环境不尽相同,发展有快有慢在所难免。但是,倘若只顾面子,不管里子,一味地去包装自己,那么留下的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式的尴尬。

  众所周知,贫困县都会从上级部门得到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从当下所体现出的扶持力度可见,只要在认清自我、理性发展的现实基础上,乘好精准扶贫的东风,就能很快摘掉贫困帽子。遗憾的是,汝城县却把扶贫政策和资金花到了“面子工程”上,民生问题长期被置于忽视状态。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自然就不会换来良好的发展结果。

  人们把贫困县“摆阔”的原因归结于错误政绩观在作怪,这种认识不无道理。但是,“面子工程”不是一天就能建起的,如此长时间内却没有被叫停,只能折射出一些部门的监管流于了形式。尤其是,贫困县发展基础本来就薄弱,如今再负债累累,这只能加重地方发展的负担。由此来看,贫困县“摆阔”换不来地方形象提升,相反还会备受诟病。

  人们常说:“一切外化都需内生,一切内化都会外显”。贫困县要想早日脱贫,只能依靠科学发展观。虽然贫困县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多,但厚植发展基础、培育发展优势一项都不能少。因此,真心希望类似的贫困县能自觉摆正位置,精心发展符合地方实际的产业项目,以此来撬动地方发展的潜力资源。一旦在发展理念中有了质量和效益护航,那么新的增长动力就会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这必将使地方发展显得更有品质。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