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玩命,大学快乐,是这届学生不行?

2018年06月28日 07:42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

  光明网评论员:近日,一篇署名为“吉大秋果”的文章《困在“厕所里”的教授以及隐性教育功能的丧失》在网络热传,文章指出:“在现在的体制之下,只要学生不想干的事情,只要(可能)会引发学生抑郁、失眠、各种精神问题的事情,我们统统得放弃,而不管这是不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训练,否则就会被困在厕所里,就是会不停地给自己、给家人、给学校找麻烦。”

  困在“厕所里”是一个比喻,说的是一名小学教师总是因为学生上厕所的事被告:第一次学生要上厕所老师没让去,学生尿裤子了,于是被家长告;第二次学生上厕所让去了,结果在厕所摔倒,又被家长告;第三次学生要上厕所,老师陪去之后教室大乱,老师又被告。文章用此比喻大学里的情况,认为:“现代社会,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我们的孩子他们总是被过度的呵护,他们的需求总是被过度的满足。现代的教育没有成为学生的练兵场而变成了他们的避风港。”

  昨天(6月26日),“吉大秋果”又在光明评论上发表文章《我们能像管理酒驾一样严把高校毕业关吗?》 。文章针对陈宝生部长近日表示的“中国教育要扭转‘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要改变大学轻松毕业的现象”,指出高校不是没有制度,现有的制度也有评价标准,比如考试,比如毕业论文答辩,如果这些制度能够100%地被严格执行,也会达到一定的淘汰率,实现差异化毕业。但是“在高校有一些‘制度外’生存的人”,比如保研党、出国党、补考党,比如看重升学率、就业率,再比如学生告、学生闹、上访、抑郁等等。文章指出,单独依靠老师、学院、学校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文章给出建议:“我们的高校毕业出口关能像管理酒驾那样吗?能顶住方方面面的压力直接给到学生否定性评价吗?”

  这些文章引发广泛关注和热传,正是因为其揭露了当前高校教学中的某些真实现状,引发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某种共鸣。文中陈述的一些学生贪图舒适、不愿努力、畏惧攻坚克难的情况,恐怕很多高校教师都有同感。事实上,在目前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学生出现水平参差、个性多元、抗压能力强弱有别等情况,都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一些学生不学不勤、爱告爱闹的情况也并非夸张。但如果把全部的责任都归因到学生身上,甚至认为当前的这批学生过于软弱,过于懒惰,甚至认为这个时代的孩子不行,则又是重新回到时代鄙视的怪圈之中,把问题简单化了。

  其实,针对“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陈宝生部长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开出了“药方”: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

  但问题在于,被“合理增负”的大学生,和被“有效减负”的中小学生,何尝不是同一批孩子?同样的学生,在中小学尚能玩命学习,何以到了大学,就贪图舒适,不敢攻坚克难了呢?“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责任和主动方应该在哪一方多一点,不是很清楚吗?当然,这不是说哪所大学和哪些大学老师要负主要责任。任何单一学校和个别老师在“减负”或“增负”这样的大形势之前,都是渺小无力的。因为任何学校或师生都在环境中生存,受环境影响。如果没有过去数十年国家对于中小学减负的一再强调,任何单一学校或老师的减负,必将不能持久。

  无论“减负”或“增负”,其所指都一样,都是要使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学生承受能力相匹配,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习成功的目的,都必须在教学中来寻求。过去数十年来,中小学在国家一次次课程改革的统一引领下,通过不断精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变换作业形式等,在减负增效方面取得丰富的经验,如分层教学、研究型学习、选修课、走班教学等等。可以说,当前中小学教学水平和多年前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

  相对而言,高校教育改革的动作就迟缓很多,很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都是八九十年代的主要内容,甚至还带有前苏联时代的印痕,教学方法还是简单的知识讲授,真正的研究型学习范围非常局限,并未与大学教学深度结合起来。针对已经到来多年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缺乏全国范围的统一的高校教学改革,更不用说我国马上就要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

  从这个角度来说,要实现陈宝生部长所说的“合理增负”,高校教育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全国范围内统筹规划,真正把教学重视起来,虚心向中小学教育改革汲取经验和教训,恐怕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这一点比单纯抱怨学生不行更为紧要。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