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无锡市工商局约谈滴滴、美团、饿了么三家外卖运营商,勒令外卖平台停止商户“二选一”等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
此次约谈针对的是“外卖大战”。这边厢,滴滴刚刚发放20元减18元的优惠券;那边厢,美团随后发放20元减15元的优惠券进行反击,导致不少商户爆单暂停营业。
商家打价格战,短期会有利于消费者,但终究会造成更大伤害。在消费券的加持下,有的消费者可以用一分钱购买七瓶汽水,有的甚至能够不花一分钱吃上一顿美味的饭;在这种刺激下,外卖订单暴增,超出了线下商户的接单能力,外卖配送也出现人手不足、送达不及时的情况,这就必然导致外卖服务质量下降,损害消费体验。
商家大放血,不外乎想独占市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价格战,一般来说不会持续太久。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竞争之后,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实力更差的外卖平台被拖垮,坚持到最后的外卖平台则独占当地外卖市场。据无锡市工商局初步调查,“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外卖将不少上线“滴滴”外卖的商户强制下线。这种“二选一”的做法,就是一种垄断竞争。
一旦形成垄断,最终吃亏的还是消费者。一家外卖平台独大之后,即便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下降、价格虚高,消费者也不能选择“用脚投票”。在这种情况下,垄断平台就可以随意提高价格,也很容易把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和诉求不当回事。
垄断竞争对消费者权益造成的损害,还让人记忆犹新。譬如经过多年的烧钱补贴大战,滴滴打车兼并了快的打车、Uber中国,占据了网约车市场大约九成以上的份额,变成巨无霸之后,滴滴打车平台监管审核形同虚设,“马甲车”频频出现,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就是前车之鉴。
正当的竞争能够给市场增加活力,但是价格战说到底是一种不正当竞争,非常容易通往垄断。在不正当竞争中,消费者并不是受益者,而是受害者,这是必须厘清的。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