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年货别迷信“古法”与“私房”

2018年02月08日 11:08   来源:东方网   苑广阔

  春节临近,不少人开始准备年货。相比起超市里标准化生产的成品,根据需要私人定制的年货越来越受欢迎。无论是线下实体作坊的代加工食品,还是线上各地农家自制的土特产,甚至朋友圈里的私家菜,都陆续走上人们的餐桌。然而,这些定制年货在生产过程中卫生状况如何?添加成分是否超标?储藏运输条件究竟能不能得到保证?这些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2月7日《北京晚报》)

  马上就要过年了,很多人家都已经开始准备过年时要用的年货,主要以各种吃食为主。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老百姓也不再满足于只准备传统的年货,而更愿意尝试一些新的食品,尤其是除了自己家乡之外其他地方的各种特色美食。而互联网购物的普及,无疑极大地满足了老百姓的这种意愿。于是,很多人在过年之前,就开始在网络上搜索、订购各种特色美食、年货。而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这一消费需求,不管是网络上还是网络下,也出现了大量的定制年货产品,还往往打着“古法制作”“私房年货”的名义来招揽生意。

  本来这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我们眼睛只盯着所谓的“古法”“私房”这些词汇,而忽视了卫生、健康和安全等等因素,那么极有可能成为一种舍本逐末,在品尝到特色年货美食的同时,也可能对身体健康带来损害。为什么说网上网下那些打着“古法”“私房”旗号的美食都不敢太靠谱呢?原因很简单,绝大多数打着这些旗号做生意的人,都不是正规厂家、企业,而多数是属于“无经营许可、无卫生许可、无监督抽查、无专业培训、无产品标准”的个体作坊,甚至就是在自己厨房做出来的。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即使是在网络上从事食品生产和销售,也必须依法取得许可,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监管到位,导致年货食品的卫生、质量等等问题,全靠生产销售者的自觉自律。尽管工业化的量产食品在加工中也会用到添加剂,但至少有国家标准可循,使用范围和用量也都是受到严格监测监管。而而网络上的“古法”“私房”美食,不但未必不添加化学物质,最关键的是往往没有食品标签和配料表,添加物是否超标缺乏检测和管理,为卫生和安全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换句话说,这些出自“私房”标榜“古法”年货美食,不管是是从原料的采购、制作的工程,还是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储藏运输的环节等等,都是完全游离于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之外的。食物好吃不好吃,消费者凭口感就能够知道,但是食品安全不安全,卫生不卫生,消费者却完全蒙在鼓里,只能听信商家的一面之词。而且这样的市场交易,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消费者也很难维权。

  所以说,老百姓追求年货产品的丰盛没有什么错,但一定不要因为过于迷信“古法工艺”“私房定制”而忽视了入口之物的卫生、健康和安全。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