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重要部署,其中强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落实这些要求,需要始终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一“牛鼻子”,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多次作出部署。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放管服”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增进社会公平正义,都发挥了重大而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放管服”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表现在有些该放的权还没放,事中事后监管方面缺失等。总的来说,“放管服”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必须保持一抓到底的韧劲。特别是要看到,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还不规范,不公平竞争现象还大量存在。给市场放权不是放任,而是为了腾出手来加强监管。只有管得好、管到位,才能放得更开、减得更多。为此,就要改革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模式,强化监管手段,切实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市场活而不乱。
多措并举完善监管
在过去较长时间里,政府管理习惯于搞计划下指标,随着改革的推进,很多计划取消了,但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在新形势下推进“放管服”改革,必须加大力度补上加强监管的突出“短板”。一是要改革以审批发证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管理体制,从以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监督管理为主,革除与审批发证相关联的权力寻租和不当利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对接群众需求,最大限度减少审批,多措并举完善监管,不断创新优化服务,真正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二是从“严进宽管”转向“宽进严管”。在开放与放宽准入门槛中,提高监管意识与监管能力,防控各类风险,政府监管部门要从忙于事前审批中“跳出来”,做好事中事后的监管,在“放”权的同时,要明规矩于前,划出红线、底线,让市场主体知晓行为边界;把更多由审批取消释放出的资源放到市场第一线、放到监管一线,依法当好“裁判”;对严重违法违规、影响恶劣的市场主体要坚决清除出市场。三是明晰政府监管责任清单。监管是政府的法定职责,管好是尽责,不管是失责,管不好要追责。无论综合部门还是业务监管部门,都要落实监管责任。各部门要严格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要求,不能想管就管,不想管就不管。
推进监管体制改革
推进监管体制改革,要形成透明、高效的全过程监管,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一是要建设以综合监管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安排。注重审批与监管衔接,在行政审批权取消的同时,加强信息披露、预测风险,减轻后期监管压力,加强监管协同、建设综合监管体制、实施综合执法,解决“多龙治水、无人负责”的不正常现象,以综合监管提高行政效能。二是要构建市场主体自律、业界自治、社会监督、政府监管互为支撑的综合监管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多元共治的作用。三是要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基础制度建设。市场经济中信用体系的完善至关重要,建设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需要构建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与信用信息、信用产品使用相关的一系列制度,以此进行市场监管。四是要完善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应用。在互联网时代,应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信息平台,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达到高效监管,重点建设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共享平台,以此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政府监管信息的收集应用和共享,依托平台来实现政府部门监管信息的互联与共享,推动联合执法,协调合作机制。
大力提升监管效能
现实中,市场主体类型多、经营领域广、业务复杂、业态变化快,对政府事中事后监管带来挑战与困难。要进一步提升监管意识与监管能力、水平,创新监管方式、方法,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对一些重点行业与领域,实施分类监管、集成监管、风险监管等,实现多元化、动态化的监管。一是要大力推动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为特征的监管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随机抽查系统,完善相关细则,适当增加对高风险企业的抽查概率和频次,确保监管公平公正、不留死角。二是要构建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设监管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为监管装上“火眼金睛”,加强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开展监管部门间信息系统整合,实现部门间的监管互联、信息共享。对有失信行为、违法违规记录的市场主体,依法有序向社会公开。三是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方兴未艾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善于倾听市场主体和群众的呼声,在实施放权松绑的同时,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对于那些看得准、有发展前景的市场主体,要量身定制适当的监管模式,促进其规范健康成长;对一时看不准的,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为新兴产业成长打开更大空间。
总之,推进“放管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在“放”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又要在创新政府管理上破难题,善于做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在这个艰巨复杂的过程中,要克服种种困难和挑战,持续深入推进。
(作者: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何立胜)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