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友:参与国际治理,中国走出新路

2017年10月18日 11:01   来源:环球时报   宋国友

  在近期召开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会上,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给这两大国际金融组织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试图干涉这两大机构的运行规则。

  相比于动辄退出某些看不惯的多边组织或者协定,特朗普政府对世界银行和IMF的态度已算温和。但对于这两大国际金融组织,美国政府也同样想将其打造为实现美国利益优先的工具,驯化为服务于美国国际经济目标的抓手。比如,美国财长姆努钦直接要求这两大组织为减少所谓全球失衡做出努力,并且希望它们减少对中等收入国家的贷款项目,本质上都是特朗普政府国内经济议程的配套工程,体现着美国优先的利益算计。

  这两大组织确有不足之处,比如存在能力不足和治理缺陷等问题。不过,一味指责它们自身的问题,显然有失偏颇。事实上,作为创建者和最大投票权国,美国对这两大组织的问题负有首要责任。美国追求国内利益、推行政治目标、拓展华盛顿模式,是导致这两大国际组织诸多问题的深层原因。

  经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垄断国际组织议程的能力相对下降,其他国家的投票权和代表性不断增加。在份额改革以及能力提升之后,这两大国际组织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均有所增强。可以预见,它们将不会和以往一样,主要依照美国的指令行事,而是更多根据市场原则和现实情况推动各项工作。

  与美国试图继续借助国际金融组织获取本国利益相反,中国与其主导创设的多边金融机构走出了一种新型互动模式。众所周知,中国是亚投行的创设国,在其中拥有最大份额。但是,中国政府和亚投行是平等的伙伴关系,中国不会对亚投行提出什么特定要求或者颐指气使,更不会让亚投行为本国利益服务。亚投行的重大决定由理事会共同决定,投资项目真正服务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中国的国家目标。亚投行已经批准的21个项目,虽遍布亚洲各国,却没有一个存在于中国,这是真正着眼于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丝毫看不出中国国内议程的外溢性。中国和新创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新型关系的核心是助力但不控制,公共而不私有。

  从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看,亚洲和世界确实需要创立亚投行等新的地区多边金融组织,而中国有望为这些金融机构的创设投入最多资源。而一旦这些金融机构成立,中国会像亚投行体现的那样,通过章程来加以自我限制,实现治理权力平衡,有意防止自己单边控制这些金融组织。有了这种新型关系,这些新的金融机构才能行稳致远,避免世界银行和IMF的治理弊端。

  从时间来看,中国在参与地区和国际金融治理方面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学生。但从理念和实践来看,中国的某些做法又可算得上老师。美国可以学习中国的理念和经验,重新调整其与世行和IMF的关系,为全球经济治理和世界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是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