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出行彰显生态文明
张 凡
在城墙上刻字的人少了,不用再跟在游客后面扫瓜子皮了,把垃圾扔在地上的游客现在会主动道歉……“十一”假期,慕田峪长城上游客倍增,环卫工王茂海的工作比平时更繁重了,但看到游客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守护了长城半辈子的王茂海还是颇感欣慰,“这几年环卫工作,真的比以前好干了。”
集中出行的黄金周,是观察社风民情的重要窗口。过去的这个假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绿色出行,在黄山风景区,不少游客响应环保出游的号召,自带垃圾下山;在银川花博园里,游人如织,但却看不到攀折花木的现象;据某共享单车骑行数据显示,仅“十一”假期,人们通过骑行减少碳排放7.8万吨……不断提升的环保意识,正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让我们的生活面貌、精神面貌都呈现出令人欣喜的改变。
环保意识、文明素养的生长并非一日之功。王茂海回忆,游客素质的提升也有明显的时间节点:申奥成功、奥运会举办、APEC会议召开。可见,在更有力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对更健康的生活环境的渴望之外,国家的一次次发展突破也带动着人们精神文明的成长。而如今,每一个人的环保意识,也都在塑造着更加文明的大国形象。
筑牢医患共同体
彭 飞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一名患者,近日将6幅表现自己从受伤、就医到康复全过程的漫画,作为特殊的感谢信送给医护人员。这份浓浓的情谊,既幽默又温馨,被她的主刀大夫称为“收到过的最好礼物”。
治病其实是一个建立互信的过程,不仅要让交流跨越专业鸿沟,还要避免产生各种误会与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医生不注意倾听与沟通,患者不理解医生的好意,就容易形成信任的罅隙。无论是医生亲自试胃镜,只为体验患者感受,还是患者用走心的表达,来感谢医生的悉心治疗,事实证明,多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正是拉近彼此距离,消除隔膜最有效的润滑剂。
“你的病情不简单,但是我们有办法。”医生和患者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战胜病魔是共同的目标。彼此坦诚相待,呵护好来之不易的信任,医患关系才能更和谐,更融洽。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