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贵州省纪委通报多起党员领导干部违规兼职取酬的反面典型。通报显示,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一面手握公权力,一面又长期在企业“兼职”、接“私活”,违规领取报酬。(8月15日《人民日报》)
引进党政领导党员干部,就是引进政府资源。近年来,一些企业给高薪想方设法把在党政部门任职的领导干部“拉”进企业,冠以“顾问”“副经理”等虚职,说白了就是“挂羊头”领薪酬。
为何如此?一方面,党政领导干部本身就重权在握,拥有政策性倾斜的“第一手资源”;另一方面,一些干部虽然没有任要职,但对各科室人熟门儿清,牵线搭桥更直接有效。一句话,企业给钱,党员领导干部出“权力”。这不是变相的“权钱交易”吗?
党员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接“私活”就是“两栖干部”,危害巨大。在权力的光环下,在社团组织的掩护下,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不动声色地进行着,形成了隐形腐败的灰色圈子。“兼职”成了干部增收的“钱袋子”,部分社团组织成为了一些部门的小金库、一些人违规敛财的“取款机”。结果严重破坏了正常的企业竞争,搅乱了官场和商场,致使灰色利益潜流暗涌,在社会上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两栖干部”现象的存在,症结在于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没有理清、理顺,还存在一些模糊地带甚至灰色地带。
打击“两栖干部”,最有效的就是釜底抽薪,切断其利益通道。一方面净化干部从业环境,让“两栖干部”摆正位置,回归“主业”;另一方面,将权力关进“笼子”,管住握公权力的手,防止党员领导干部乱开“职务便利”之门。
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两栖干部”是想两头都得利,两头都不愿意舍弃,但鱼与熊掌又岂能兼得?如果党员领导干部不能退出企业,那就应该自动离开党政部门。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