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人基金或是公益新模式

2017年07月04日 09:07   来源:法制日报   毛建国

  很多公益组织通过实际行动践行了“达则兼济天下”。社会越发展,对公益组织的需求越大,为公益组织提供的空间越大

  当看到老人在你面前摔倒了,你敢不敢扶他起来?随着东北首个“扶老人风险基金”在沈阳设立,沈阳的小伙伴儿扶摔倒老人再也不怕遭遇讹诈。针对当前“老人摔倒而路人不敢扶”的不良社会现象,从7月1日起,由非营利性的公益慈善组织——辽宁省众德慈善基金会发起的“扶老人风险基金”正式设立,首期扶老风险基金金额为20万元,基金时效至2020年底(7月3日《沈阳晚报》)。

  “人倒了还可以扶起,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了”,这是2014年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的一句台词。其对应的是,大凡能用钱解决的问题我们都做得不错,而钱不能解决的问题很多时候做得并不好。如果把“扶不起”理解为“发展中的问题”,但如果始终走不出“扶不起”的窠臼,那就永远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面对老人摔倒,具体分析人们不愿伸出援助之手的深层心理,可能会有两个层次的原因:一是大家习惯认为的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二是怕被诬陷、担心好心不得好报。虽然可以举出无数事例来证明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扶不起”只是极少数个例,但这种事情只要发生一起,哪怕只是“想象的真相”,也会引发严重的“寒蝉效应”。因此,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应该包括两部分:一是阻止道德滑坡,二是提供“道德靠山”。

  2011年10月,针对当时的“扶不起之问”,北大副校长吴志攀倡议:“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这一句话迅速引发造句热潮。“撑腰体”风行的背后,折射出民众对“道德靠山”的诉求。如果真如吴志攀所说,伸手扶老人有人“撑腰”,那又何须担心“扶不起”的沉重后果?可以预计,整个社会道德,都会随着“靠山”的出现,大大向前跃进。

  沈阳设立的“扶老人风险基金”,正起着“道德靠山”作用。当前道德建设固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公允地看,很多都是“道德想象”的问题。我们的民族素质还没有滑落到全民冷漠的地步,很多人的心里还是春风荡漾。如果“扶老人基金”真正发挥作用,那么人们也就没有后顾之忧,即便对当前道德还有怀疑和迟疑,也会吃下“定心丸”。如此,面对摔倒的老人,除了极个别自私冷漠的人,大多数人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扶老人风险基金”是由非营利性的公益慈善组织设立的。今天,我们已经迎来了公益的大时代,很多公益组织通过实际行动践行了“达则兼济天下”。社会越发展,对公益组织的需求越大,为公益组织提供的空间越大。就现实来看,公益组织不仅在爱心上可以大有作为,在善心上也大有用武之地。设立爱心基金体现社会责任,设立道德基金同样体现社会责任。倘若有更多公益组织进入道德领域,通过设立道德基金的形式为善举、壮举撑腰,社会道德建设必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可见,“扶老人风险基金”起着“道德靠山”作用,也开启了公益新模式。据了解,目前温州、苏州、武汉、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都设立了“扶老人”专项基金,以此解决“扶人者”的后顾之忧。这也给通过公益组织解决道德领域问题提供了新思考、新路径。不只是“扶老人基金”,我们还可以设立更多道德基金。当然,由于各个城市的公益组织发育程度不同,设立道德基金可以由民间资金自发参与,也可以由政府资金推动引导。但从长远看,道德领域亟须公益组织介入,道德领域也必然给公益组织发展壮大提供广阔空间。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