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房”事件暴露Airbnb安全监管漏洞

2017年04月18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Airbnb应因地制宜、亡羊补牢,尤其要补上“信用”和“监管”两方面的漏洞,保护好房东权益。同时,也希望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与时俱进,出台措施,引领共享租房、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将自家闲置房屋通过网络平台租出去成为不少房主的选择。然而近阶段,在知名短租平台Airbnb上发生的两起房客不文明事件却让房东们感觉很受伤,一是去年底发生的“上戏学生毁房”事件,二是上个月在杭州发生的12名房客“毁房”事件。共享租房如何保障自家安全成为关注焦点。(417日《新闻晨报》)

  他们具体是怎么“毁房”的,新闻已有报道,不再赘述。不管Airbnb对此分别作出了什么解释,也不管最终是否获得了相应的经济赔偿,房东都是最大的受害者。毕竟谁都不想自家房子被糟蹋,这也不是给一点经济赔偿就能万事大吉的。“毁房”事件,除了缘于房客缺乏文明素养外,更暴露出此类短租平台存在的监管漏洞。

  Airbnb表示,出于对房东权益的保护,平台设置了许多安全措施,包括通过风险数据分析要求房东和房客提供他们的真实身份,进而实现透明度最大化;房东也可以要求房客提供如身份证之类的有效证件;平台通过公开透明的评价和真实反馈,为每一个用户创建了信用记录,提高平台使用的安全性。但以上这些恐怕多是“说说而已”,事件中暴露出的“三无”就是例证。

  首先是无强制标准。不管是出租房源还是租房,条件都非常宽松,平台并没有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尤其对于房客入住,基本上没有任何要求。尽管房东可以自定《房屋守则》,但其约束力极低,遇到不文明租客,基本就被无视,“毁房”在所难免。

  其次是无身份认证。由于Airbnb主要面向的是私人房源,房客只需注册账号,通过平台下单,就可以直接入住,无法进行身份识别和验证,对实际入住房客身份和人数也无法进行有效控制。一旦发生“毁房”事件,平台方对当事人缺乏制约手段。

  再次是无押金保障。虽然在确认租房订单的过程中,平台会提供一个交押金的选项,但实际上,Airbnb根本不会向房客收取这笔押金,因而出现问题后,房东也很难从房客的押金中得到赔偿。

  对于Airbnb连续发生的“毁房”事件,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是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面临的水土不服。不错,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企业,Airbnb在国外顺利发展,但在进入中国市场后面临一个本土化的难关,这也是很多外国公司落地中国时都会遇到的问题。就共享租房而言,目前国内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Airbnb暴露的问题,实际上也是该领域存在的普遍问题。

  就事论事,Airbnb应因地制宜、亡羊补牢,尤其要补上“信用”和“监管”两方面的漏洞,保护好房东权益。同时,也希望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与时俱进,出台措施,引领共享租房、共享经济健康发展。(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
分享经济如何赢得未来?

     共享经济如何优雅走向明天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