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运以来,一组组《铁路春运这些年》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回眸历史,这些记录春运镜头的照片打开了人们记忆的闸门。那些似曾相识的镜头,让记忆如流席卷而来,今昔对比中,让人们感慨着铁路春运的巨变。沧海桑田的变迁,折射出了铁路春运悲情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更可触可感的幸福。
九十年代,笔者曾于苏州求学,每年春运返校,从邵阳到娄底、从娄底到上海、从上海到苏州,全程四十几个小时,那些苦和痛都历历在目:曾经在买票的“长龙”中焦急彷徨,曾经在人满为患的车厢里“金鸡独立”,曾经满怀尴尬从车窗往车厢里钻,曾经拎着大包小包中转时茫然而无助,等等。过往的记忆,路是漫长的奔波,是拥挤不堪的囧途,是诸多的不便与忧愁。
相片一张张翻过,温馨一丝丝渗入,春愁日益被今天更熟悉的镜头所取代。今旧对比,我们触得到的是时代的变迁:以前的绿皮、闷罐、大棚车被现在漂亮、安全、快速的列车所取代;以前拥挤、窒息的车厢变得和谐、温暖了;以前人潮拥挤的车站变得宽敞明亮了;以前裹挟着棉被排长队买票的人更多选择了便利的指尖购票……春运行程中的人们更多喜气、更多温馨和从容。
曾几何时,作为民众首选的春运交通方式,因为运力局限,旅客过年回家免不了“走不了、走不好”的焦心,各种社会问题和情绪被集中“扔”向铁路。然而,经过铁路多年来不懈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铁路大幅度提升运力,大力提升服务质量,使春运难题得到基本破解,让旅客回家之路多了许多便捷和通畅。
数字清晰见证着铁路春运的时代变迁。从1978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5.17万公里,到2016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万公里以上;从1978年旅客列车平均时速54公里,到2016年底高速列车最高运营时速达350公里;从1954年春运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000万人次,到2016年春运全国铁路发送旅客达3.25亿人次;等等。更宽广的回家路、更密集的铁路网、更快速的出行方式,让铁路赢得更多旅客的用脚投票。
铁路春运这些年,积累量的同时,更让人有感于心的是其质的飞跃。近年来,“智慧春运”日渐潜入行程,温馨着我们回家的路。5秒钟刷脸进站、机器人“小璐”语音指路、VR全景导航、“口袋里的火车站”查询、二维扫描获取乘车信息等,让这个春运更多便利和温情。科技范十足的春运,更人性化的服务,将出行的便利凝聚在低眉信手间,以走心的方式让更多旅客有了获得感。
春运大变迁,浓缩便民情;春运大数据,缩影国与家。更近的距离、更快的时速、更便捷的购票、更舒适的旅途、更多的用脚投票,变化中的铁路正以崭新的姿态走来,带给我们更幸福的春运旅途,带给我们对铁路发展的喜悦,也带给我们对国家富强的满满自豪。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