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爱心 谢绝“装逼”

2016年12月27日 07:06   来源:红网   庄华毅

  听过一句话,说世界上本没有民工,但“装逼”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民工”。这么一句话当然也偏激了,事实上困难的、不幸的、需要帮助的民工确实不少。但另一方面,有些人也往往由于优越感而夸大甚至生造了一些不幸,只不过是这些做法符合被同情者需要的时候,没有人跟他计较而已。

  但这一次踢到铁板了。郑州环卫工老张说“我要到中央告他们”,老张很生气,后果虽然不严重,但值得深思。

  前几天,冬至的一碗饺子让他感动得落泪,不过当人们由此把矛头指向每月拿走他两千块的儿子时,老爷子怒了,“我的钱不给儿子我给谁?”,而且“早知道我不吃那碗饺子”。然后举出一个个的事实,证明他并没有舆论中想象的那么困难,收入也不算很低,人家可能因为买房子拮据了些,但活得很好,“家庭和和美美的”。如果说不幸,那就是打着同情旗号的舆论给他带来的干扰。(12月26日澎湃新闻网)

  老张后面说的也未必百分之百客观,但至少足以证明,原来的舆论同情确实有点过了。

  当人们不幸的时候,总喜欢寻找或者生造出比他们不幸的人以缓解痛苦。比如,20年来,知识分子和新闻队伍的地位和声誉在下降。本以为自己在社会上至少是个普通的上等人,现在让他们接受中上、中等甚至偏下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实在有点为难。这正是一种不幸,这个时候那些比他们更不幸的人,或许有助于保持自己上等人的幻象吧。必须承认,他们面对这类事件时表现出的浮躁,多多少少有这方面的影响。

  舆论必须关注值得同情的人,这个没有问题;新闻队伍必须揭露人间苦痛,这个也没有问题。但如果没有真正的爱心和足够的耐心,却在这个过程中带着先入为主的心态,掺杂着优越感的需要,那就很难做到客观冷静,很难做到尊重事实,很容易夸大,很容易闹出各种各样的笑话。这样也就削弱了揭露苦难、关注弱势群体的力量。当悲剧一再成为闹剧,真正的悲剧、真正需要同情的不幸,就很容易在喧哗中被失之交臂,成为自生自灭的惨剧。

  再回到刚开始那句话:世界上本没有民工,但“装逼”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民工”。由于我的一个长辈就是建筑工人,他的身边自然围绕了很多建筑工人,所以笔者对这句话体会尤深。其实现在的建筑很多都用了机械操作,真正需要强体力的不多。用机械的算技术工种,工资其实比那些经常在网络上挥斥方遒的普通白领高很多,可以说,我们说的民工,大多可以归入技术工种的行列;至于少数的强体力活,那收入往往更高,比如前一阵厦门曝出普通的搬砖工人月入上万的时候,白领们纷纷倒抽了一口冷气。其实对他们来说,这个很正常。

  更重要的是,世界上几乎没有永远的民工,除了极少数。我们说的民工,他们的另一面往往是小包工头;今天他的工友成了小承包人,他跟着干;也许下个月他就揽了哪个活,他的工友又跟着他干。所以计算很多“民工”的收入,不能只看着他们跟着别人干的部分,更不能过分突出找不到活的时期;别人跟着他干的部分,往往占了他收入的大头。我上面说的那个长辈,他身边的工友笔者从小到现在认识不少,但如果从长期来看,要说收入比普通新闻工作者还低的,笔者还真不知道有谁。

  我们要同情苦难,就首先要有耐心去了解现实。其实在这个粗砺的时代,真正的苦难还是不少,为什么舆论中没有充分去关注这些,却一再被那些虚假的或者带水分的“苦难”所遮蔽?

  难道这个时代的苦难真的那么少,少到需要一再伪造吗?肯定不是。更大的可能是喜欢“装逼”的人咋咋呼呼而天然浮躁,他们一再做出错误的判断。而这类人的音量天生的就比厚重实在的人还高,他们的声音看上去充满爱心,但这样的喧嚣往往挡住了镜头和话筒,挡住了或者淹没了真正需要爱心、需要帮助的那些人、那些事。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