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女大学生“不接受资助”的自强精神

2016年12月19日 11:05   来源:光明网   堂吉伟德

  今年8月,父亲病故后,成都大学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大二的刘琳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93岁的奶奶去上学,自己亲自来照顾。知道刘琳家的遭遇,有人主动提出可以资助她,但刘琳婉拒了。“总觉得是不劳而获。”刘琳说,弟弟在挣钱,自己也能兼职,家庭的压力还能暂时支撑得住,不想依靠别人。(12月18日《成都商报》)

  自己能够支撑,就绝不向别人伸手,靠自强自立的精神、“带奶奶上学”的举动,赢得了一片叫好之声,而做出这种行为选择的女孩,也赢得了网友的称赞。正如很多人所说那样,不寻求别人帮助之人,不主动悲悯示人者,反倒容易赢得别人的尊重,也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有的时候,在苦难或者困难中,不接受资助方显人格的之大。

  按理说,“带奶奶上学”的女大学生,完全有理由向外寻求帮助,或者争取政府的救助,或者向社会争取援助。这是由其现状所决定的,毕竟作为一个在校读书的学生,学习才是其最重要的事,赡养和照顾自己的奶奶,并不是其主要的责任,也是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不过,其并没有选择放弃自己的责任,更没有被难以预料的困难所吓倒,而是主动作为与担当,承担了超越与实际能力的责任。这样的精神与举动,若没有顽强的自强精神和自立能力,很难胜任也难以持久,放诸于当下具有样本意义。

  一方面体现了当代青年可贵的品质。很多人认为,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以及教育方式的转变,当下的孩子存在普遍性的人格问题,比如责任心缺失,自强和自立的能力不足,尤其是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而很少虑及别人的感受。有专家这样陈述:“现在有的青年人因为压力大跳楼,有的因为失恋轻生,有的因为没有钱去抢劫。如果他们有一丝一毫对父母、对社会的责任感,我想他们不会滑向这样的深渊。”若是一个孩子连自己都无法管理和约束,也无以对自己负责,那么也就很难对别人负责。也正是如此,才使得“带奶奶上学”的行为,尽管不乏先例,不过依然具有样本意义。

  另一方面就现实而言,具有某种道德性的放大价值。最近,罗尔事件之所以引发强烈的争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帮与不帮”应有一定的道德自律和行为底线,而不是在自己未能作出努力之前,就以弱示人而寻求帮助,从而造成了扶危济困的本意出现了偏差。如果一个人家里并没有陷入绝境,自己也没有作出更大的努力,就夸大事实而获得同情,甚至采取非道德性的手段,那么其不仅失去了获得救助的资格,也跟自食其力的基本道德规范完全背离。

  如此做的结果,就是造成道德底线的崩塌,从而形成新的社会不公。毫不客气的说,当投机取巧成为一种风尚,那么社会就会普遍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反效应,人人都不会立足于自己而是寻求不劳而获,扶助与救济也会滋生投机心态与懒汉思维。事实上,这种问题正在变得日益严重,“做好自己”的传统作风正在消失,而一度令人骄傲的自强与自立精神,也正变得日益珍贵。整个社会充斥着“与其自立,不如乞讨”的不正之风。

  自强与自立的个人素质,还是基于道德教化下的责任体现。女大学生带着93岁奶奶上学,不接受资助只想靠自己的举动,具有现实的参照意义,也足以引发基于现实问题的反思。透过此,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的可贵品质,也对普遍性存在的问题而心存忧虑。唯有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强化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教育,让每个人都具有“靠自强而不轻易接受资助”,那么道德新风才会得到继承与弘扬,罗尔事件也才不会让每个人纠结不已。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