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水果谣言 唱成“四季歌”

2016年12月14日 07:36   来源:长沙晚报   范子军

  “草莓打膨大剂可致癌”“无籽葡萄用避孕药培育”“猕猴桃涂抹防腐剂138天不烂”……每逢时令水果上市必遭谣言侵袭,且年年旧饭重炒、花样翻新。记者梳理2016年水果六大谣言发现,其传播机制与消费者对农药、添加剂的错误认知有关,而互联网已成谣言的重要传播渠道之一。(12月13日《新京报》)

  爱上网、喜玩微信的网民都不难发现,类似的“水果谣言”实在是谈不上新鲜,正如报道指出每到收获上市时节都会“如约而至”。最初消费者对水果农药、添加剂等认知不足容易被蒙蔽或不难理解,但行业人士、业内专家一再澄清事实,“水果谣言”依旧能够唱成“四季歌”而且不乏信徒,这就让人觉得未免太不正常了。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全民关注。在互联网时代,热衷分享知识、及时友情提醒、避免“病从口入”,不仅没错还是坦诚、分享的具体体现,但必须以事实确凿、有理有据为前提,这既是网络传播应有的诚信责任要求,也是防止造成误解、误会、误导之必须,更是对关联利益者负责、避免导致误伤的负责任态度。

  “水果谣言”时常飞,不仅让消费者莫衷一是、无所适从,而且不可避免地给种植户、经营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利益损失。

  水果谣言唱成“四季歌”,最初的“无知”或可理解,但无视专家科普、权威辟谣,依旧我行我素、任性而为,就难避“妖魔化”的嫌疑了,甚至显示出传播者的居心不良。而针对此类容易对关联群体造成利益损害的“科学谣言”,显然就不能止于专家发声,而有必要通过普法和依法惩治传谣者,遏制其任性、野蛮生长。

  一方面,权威声音要走在前面,用常态科普给广大网民打“预防针”;另一方面,要建立谣传预警机制,每到收获季节筑牢谣言“防火墙”;与此同时,必须建立严明的惩戒机制,分清情节、廓清界限、厘清责任,让“水果谣言”付出必要成本,以起到教育、警示和震慑作用,阻断传谣不止、肆无忌惮的恶性循环。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