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无墙政府”从开放食堂开始

2016年12月14日 07:12   来源:红网   肖明君

  12日中午11时30分,江苏省泗阳县政府食堂准时开饭,来自史集街道的3名农民工各自端着盘子,跟县里的机关干部们一起排队打饭,然后与干部们坐在一起用餐。这个机关食堂价格实惠,午餐9元就能吃饱吃好,而且对社会无门槛开放,大大方便了附近的民工和居民。(12月13日《现代快报》)

  在很多人看来,这条新闻传递了一个动人场景:3名农民工和干部们挤在一起排队,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不讲究什么“人以群分”,不刻意营造“官民有别”,据说,这一幕起到了“顿时融化了人心”的效果。

  其实,本着干部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伦理要求,大家在一个锅里吃饭,这应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根本用不着“情绪上剧烈变化”,也大可不必有“政府赐餐”般受宠若惊、诚惶诚恐的感觉。政府食堂,本来就不应该排斥百姓消费。只不过,有鉴于现实的严重悖反,多数政府食堂隐身于高墙深院,对普通人而言,自然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

  在固有印象中,大大小小的政府部门一般是“机关重地,闲杂人等不得入内”的隔绝场所,就是要就近“方便”一下,尚且遭遇门禁重重,更不要说大摇大摆的进门打卡吃饭了。

  现在,泗阳县打开政府食堂大门,允许干部们和百姓“同吃一锅饭”,不避讳“机关形象”,不担心“打扰工作秩序”,这简直把不知要大了几个级别,早已衙门化的机关单位都比下去了,这真的很不简单,值得被点赞。

  很多机关食堂不敢轻易开放,大概是有理由的:高额的补贴、丰盛的菜品、低廉的价格,有的甚至还走起轻奢路线,不乏星级大厨掌勺,名曰食堂,其实能当小会所使用。这样的配置,注定只能是少数人的“特供小灶”,自然难以亲民。要知道,机关食堂不是某些人的“专属品”,更何况,与民共餐,其实也是一种资源集约化使用,对于食堂本身而言,并不亏。

  其实,机关食堂向百姓开放,不仅是惠民之举,更在于它的透明化取向,这是现代服务型政府必然的气质。能够让人们看到干部们吃什么、花多少钱、就餐环境怎样,这能让机关单位“去除神秘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监督。如果机关食堂一味“庭院深深”,游离于红尘之外,只能由着百姓们海阔天空地猜,这与追求“没有围墙政府”的行政伦理构建明显不合拍。

  所以,拆除政府围墙,打造开放型政府,不妨就从开放机关食堂开始,慢慢地,机关厕所、机关停车位、机关草坪、机关饮水机,都应该纳入可开放之列,当然,有些公共资源,应该是有偿使用,不是免费品,但千万不要拒人于千里之外。说起某些机关单位的保守,很多人会津津乐道于国外地方政府某些职能部门的“零防护”,以致让国内的访问者不适应“连个看门大爷也没有”,误以为走错了门。其实,在这方面,除了泗阳县政府,很多地方已经陆陆续续在大胆尝试:2013年,云南昭通市绥江县委、县政府综合办公楼去除警卫岗,普通人可以走进任何一个办公室,没人盘问,也不必出示证件;2014年,青海门源县也曾因拆除县委、县政府围墙,取消警卫室,以方便群众出入而名噪一时。

  总的来说,公共性是政府的本质属性,服务型政府理应无条件为百姓提供便利。通过开放机关食堂等场所,拆除“官本位”的自闭性围墙,有利于实现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更长远来看,这种开放气质有必要进行常态化、制度化设计,而不是停留在昙花一现的“公众开放日”等更具“姿态”意义的举措上。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