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他们又拿华为年终奖来忽悠

2016年12月06日 10:22   来源:深圳新闻网   

  近日,一篇有关华为年终奖的自媒体文章又成了朋友圈里的“爆款”。到了年终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这样一篇文章让许多人意绪难平。

  文中提到,毕业生在华为工作3年,有15—20万左右的分红;2003—2004年左右进华为的,配股普遍小几十万股,税前分红大约60—70万。如果是2000年前进华为的,分红能过一百万……在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这些数字如同一根根芒刺,扎得人浑身不舒坦,但媒体调查之后,又有了不一样的发现。

  早在今年5月,就有一份几乎一模一样的文章出现,也就是说,这篇文章不过是“再炒作”了一把。有知情人对媒体记者表示,“我很奇怪他们从哪里得到这个结论,这些数据是不会对外公布的。”一位华为销售体系的工作人员坦承“没那么夸张”:“老员工还差不多,新员工基本不符,17级左右的员工如果是在西非工作的话,加上补贴有100万。”而华为一位技术人员则说,从他目前接触到的来看,这应该是一则谣言。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则消息也是来自于一个P2P公司开设的公号。之所以要用一个“也”字,是因为无论是轰动一时的“杨改兰事件”,还是近期举国关注的“罗一笑事件”,背后都有P2P公司的影子。

  我们的注意力和情绪就这样被轻易调动着:某些营销机构精心策划,通过自媒体制造热点,朋友圈迅速传播发酵,一众媒体跟进再形成新一轮舆论热潮……我们的情绪就在这样的惊涛骇浪中起伏颠簸,待到风平浪静,却发现原来一切闹剧的起源竟然是一两个营销机构……

  这是一个极为吊诡的社会现象,也是一个极容易被忽视的社会现象,我们的心绪围绕着一起起被精心设计的事件剧烈起伏,却很少去关注这些事件的缘起和成色。

  我们曾无数次为自媒体的兴起而欢呼,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激动不已。精英们终于被请下神坛,屌丝逆袭成为最常见又最打动人心的神话。可就当我们沉醉其间时,却又一次次被包装得无比精致温柔的“暗箭”所伤。

  假如我们总是在这样的信息漩涡中旋转翻滚,这个世界就有点可怕和狰狞了。每个人都意味自己掌握了最多、最优质的信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最深度地参与了一起起事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麦克风最响亮,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见解最独到深刻,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站在了群山之巅,每个人都认定自己实实在在地介入和把握了这个世界……可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些信息的“玩偶”,被人随意操弄。是的,“麦克风”能让人随时随地发声,但常被愚弄的现实却让这样的发声显得劣质、苍白和无力。

  也许,我们真该从狂欢中抽离,好好审视和打量一下这个了不起的互联网时代,这个持续被各种成色不一的信息狂轰滥炸的时代。没有人会反对进步和潮流,但这样一个狂飙突进的奔腾年代,有时也会令人沮丧,比如并不纯粹的网络求助,比如浓妆艳抹的华为年终奖……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