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正面临什么重要“转向”

2016年12月06日 09:36   来源:解放日报   

  作为三十周年系庆系列活动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日前举办“当代中国哲学展望专家论坛”。在缅怀老一辈哲人成就的同时,与会专家还为当代中国哲学发展走向把脉。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晓明认为,中国哲学正面临一个重要的“转向”,即由主要是对外学习转向“自我主张”。在他看来,近代以来中国学术总体上处于“学徒状态”,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但一种学术要真正走向成熟,必须逐渐摆脱此种“学徒状态”并获得“自我主张”。当前,中国哲学要获得“自我主张”,形式方面要“讲汉语”,即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更重要的是在实质方面,需转向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特别要契合中国的社会现实,即在思想上回应时代挑战和社会关切。

  近年来,中国哲学研究出现了一股“向回走”的势头。有人提出回到康有为、钱穆时代,哲学研究应偏向于整理古籍和文献。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洪兴表示,真正的中国哲学,思想应走在最前面。中国哲学研究不能简单地回到过去,而必须立足当下,要有宽广的胸襟,容纳整个人类的智慧,特别是去回应西方哲学尚未解决的现实命题。

  “现在西方学者谈到中国哲学通常就提老庄,而这些是中国古代哲学,我们需要提供新哲学。”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唐正东认为,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前,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主要是借鉴西方的范式和问题域。当下,或许应该进入到“3.0”时代,其主要使命是提供深入理解当下社会、当下生活的方法,让民众更容易掌握,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思考和讨论氛围。

  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嘉明围绕“哲学讲汉语”与哲学的“翻译”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哲学讲汉语”的可能性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发现新的问题,并且能够用我们自己的语言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另外一个是提升自身的影响力,特别是能出一些世界性的哲学家,让“汉语”流行起来。但除了研究中国经验的特殊性,也要重视研究一些普遍性问题,从而获取更多的解释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崔唯航提出,康德曾表示过哲学“不可教”。从思想与智慧的层面来说,哲学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靠引领和激活,它是一种实践智慧。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吴向东建议,哲学教育要实现“四个面向”,即面向通识教育,利用“哲学+”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哲学素养;面向学科交叉,哲学系学生应该至少精通哲学之外的一门其他学科;面向现代科技的发展,主动运用“翻转课堂”等非传统的教学手段;面向时代问题,做到学术创造思想、思想把握时代。 (王珍)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