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教育到智慧教育

2016年11月22日 08:32   来源:深圳特区报   乔新生

  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掌握人类积累的知识并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智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方式毫无疑问有助于培养全面性的人才,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北欧国家芬兰最近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教育改革,取消各国普遍实行的语文、算术分科教学模式,改为“情境教育”,根据某个历史事实或者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共同进行分析。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通过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逻辑体系,增长自己的智慧。这种教育改革模式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这种启发式教育,和以往任何教育方式都有所不同。过去的教育是教师主导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而芬兰的教育则是学生主导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智慧。这种教育模式,特别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关联性,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要学生能自主地作出判断,老师绝对不会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这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是平等的主体而不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客体。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可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那么,教师就会给予高度的重视。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这种启发式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并且帮助学生寻找有关学习的方法以及相关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

  此外,重视社会关系的复杂性,用不同的知识来解决社会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育是在人类知识经验总结的基础之上,把知识分为若干个种类,然后学习若干种类的知识,再来分析社会关系。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教育方法。芬兰教育的特点就在于,把社会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分析复杂社会关系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学生可以在一张白纸上尽情地挥洒,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断地拓宽知识的边界,从而使知识成为分析社会的工具,而不是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奴隶。学生在分析社会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不断地补充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把知识当作是工具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把学习知识作为目的。

  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掌握人类积累的知识并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智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方式毫无疑问有助于培养全面性的人才,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中国从应试教育改革到素质教育改革,曾经进行过多种尝试。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只是增强学生知识的容量,那么,充其量只不过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储存器而已。学生应当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体,而不是装满知识的工具。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 教授)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