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争议背后的教育困局

2016年11月18日 07:48   来源:羊城晚报   周云

  一家补习机构学而思近日成为舆论的焦点。有媒体撰文批评学而思利用家长的焦虑,捆绑无数的孩子和家长,把课外辅导做到登峰造极,学生课业负担从课内转向课外,把焦虑化成全民恐慌。对此,学而思进行了回应,更是有不少家长“挺身而出”,为学而思辩护。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学而思是无辜的,问题出在当前的教育体制,特别是升学政策身上,有关部门把“起跑线”设歪了。

  首先我想谈一件看起来跟学而思好像无关的事情。此次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获胜,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政治正确的缺陷。特朗普能够获胜,与他揭穿了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而非价值观念中)政治正确这个皇帝的新衣有关。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教育领域都是政治正确的重灾区。在这个领域,上得了台面的理念都在宣扬,教育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授知识,培养德性,塑造人格,宣扬这些当然都没有错,但却在有意无意地掩盖一个残酷的事实:教育事实上在起着社会分层的作用,因此,受教育者之间实际上是存在非常强烈的竞争的。

  对于这一点,老百姓实际上心知肚明,于是拼命地督促孩子努力学习,获得好成绩。既然是一种竞争,那么各种招数都会使出来。把孩子送到学而思这些补习机构,实际上就属于“盘外招”。我并不认为学而思比学校教育高明,实际上学校教育完全可以实现让孩子掌握知识的目标。但在竞争性的环境中,仅仅掌握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取得高分,比别人高的分数,这就需要额外的付出。补习机构的本质,就是让孩子把课外的时间更多地花在学习上,而不是别的地方。并不是学而思等补习机构有多高明,而是正如老话说的,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把时间花在学习上,成绩自然就有了提高。

  因此对于学而思这件事情,给人最强烈的感觉就是无奈。无奈是因为明明知道问题在哪里,却无从知晓谁是始作俑者,更无从逃脱。我们无法批评学校,学校已经做了应该做的事情,绝大多数老师都是敬业的,至于教育教学方法,那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学而思能够提高成绩更多的是因为家长花了钱,学生花了时间。那些借学而思批评学校教育落后,或者学校教师不投入不认真的言论可以休矣。我们也无法批评学而思,它没有违法犯罪,满足了家长的需求。我们甚至无法空洞地批评中国教育,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国外“别人家的教育”很多也是想象,在“别人”那里,教育同样具有社会分层的功能,要不然,有钱人为什么要扎堆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去?

  我赞同教育要高蹈理想主义,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把那些美好的价值传递给学生。但也不要对教育是社会分层的工具,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竞争这一事实羞羞答答,遮遮掩掩。教育政策的制定要着眼于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方面的平衡。既然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竞争,那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能做的,是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而不是故意看不到竞争的存在。比如说升学政策不要经常变化,要稳定和简单,“倒退”回以前以考试升学,我个人觉得反而更加简单明了和公平;比如说平衡各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减轻择校压力,等等。但家长和学校永远也不要指望学而思隐退,只要社会还存在着阶层差异,受教育者之间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学而思。

  (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