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丢书”有没有更巧的玩法?

2016年11月17日 08:34   来源:广州日报   夏振彬

  “地铁丢书”要“活”下去,它不能太功利,需要日积月累,也离不开更专业的组织、持续的运营与管理。

  前日,一场名为“丢书大作战”的活动在北上广三地同时上演。约1万本图书被“丢”在地铁的座椅、角落等地,等待人们去发现、阅读、互动。活动迅速“走红”,在网络呈刷屏之势。

  这场“丢书”活动,其实也是舶来品。前段时间,哈利·波特电影中“赫敏”的扮演者带头在伦敦地铁里丢了100本书,“结果整个伦敦读疯了”。如今同样是“丢书”,剧情走势却中外迥异,不仅翻阅者不多,活动还引来无数吐槽,有人说丢书选错了地方,有人直言地铁读书“不切实际”,甚至有人还得出了中国人不爱读书的结论。

  坦白说,这“锅”我们真的不能背。其实早在上周,就有一位广州小伙做了个“实验”,他将9本书“丢”到广州地铁上,结果当然是大写的尴尬。为什么?因为和“丢书”活动一样,太突兀。面对莫明其妙出现的书本,普通人即便不怀戒心,也难免心存疑惑,相比于图书漂流,它更像是乘客遗落的东西,甚至像是在占座——简单一句话,市民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鬼”,“丢书”效果不佳,也在情理之中。

  “地铁丢书”初衷是好的,对于阅读“圈粉”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且不论其背后“秀”的成分有多少,它至少不该像一阵风,只留下一片喧闹。对比“伦敦版”的丢书活动,那是一个名为“地下图书馆”的公益组织运营的项目,已经坚持了四年之久,并且在伦敦早已很有名气,很多读者成了项目志愿者,不少出版社主动上门合作……可见“地铁丢书”要“活”下去,它不能太功利,而应该是一个公益项目,需要日积月累,也离不开更专业的组织、持续的运营与管理。

  另一方面,地铁阅读也可以有更巧妙的玩法。从实践来看,它完全可以将规则设计得更有序、更常态,比如跟入驻地铁站的报刊店面合作,让有兴趣的乘客免费取阅等等。而从很多地方的探索来看,地铁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也完全可以变成优质的公共文化空间。比如武汉地铁已设立了69个自助图书馆,还打造“地铁读书角”,给阅读一席之地;成都日前启动了地铁“流动书包”项目,向市民提供书籍免费借阅;北京也尝试过地铁图书漂流活动,在部分站点设有专门书架……在这方面,书香浓郁的广州也不妨多多尝试,让地铁里阅读的身影更多些。

  此外,活动还提醒我们,推广全民阅读,不能仅靠政府推动,更多相关活动也可以玩起来。当前,很多阅读推广项目充满“套路”,它们推广手段较为陈旧、效率不高,效果自然也打了折扣。从“地铁丢书”看来,阅读也可以更多地参与社交媒体和互联网营销活动,依靠年轻人的力量推广,让阅读更好玩——相信只要在推广手法上多多创新,会有更多人成为阅读的“死忠粉”。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