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丢书”不符国情

2016年11月16日 08:00   来源:东方网   刘运喜

  上周日下午,一群神秘人出现在珠江新城的地铁站内,他们手拿着书籍,寻找合适的位置放下后,就在远处默默地观察着人与书的各种相遇。这是一场试验,也可能是一种新的交流方式的开始。(11月15日《南方都市报》)

  人才发展培训师张旭明,职业需要他平日做大量的阅读。每日上班通勤时间长,看书成为他这段时间的最大消遣。因为自己家中的书实在太多,便想到了把读完的书分享给其他人阅读,进而有了“地铁丢书”的试验。但效果有些令人失望,少有人翻书阅读,多数人把座位上的书挪到了不碍眼的角落,或者叠起来,甚至放到了地上,只有一位女士翻开了,很快顺手放进了包里。“地铁丢书”也没有得到地铁工作人员的认可和支持,座位上的书如果没人拿走,就会被清洁工当作垃圾废物清理走。

  笔者认为,张旭明的这个想法确实很好,把自己读完的书分享给其他人阅读,让更多的人免费读书,传播知识文化,在阅读时光里走过地铁旅程,也是一种无私奉献,一种可贵精神,一种善良行为,一种社会正能量。但是,笔者又不得不说,“地铁丢书”的试验不符合中国国情,遭遇尴尬。

  中国不同于西方。中国人没有地铁上读书的传统和氛围,乘坐地铁的人,大多是匆匆过客,无暇读书。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自己家的藏书可能就是一种装饰,不一定真去读,又有几人会在地铁上争分夺秒读书?近些年来,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人读书的氛围本来就不浓,商品意识越来越浓,铜臭味越来越重。大家都忙着赚钱,哪有时间读书?哪有心思读书?哪有精力读书?再说,你不声不响地把书丢在地铁座位上,又没有任何温馨提示,谁知道这书是给人随便翻看的?书的主人不明确,谁敢随便拿来读?要知道,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受到这样的道德教育: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未经允许不要乱动,更不能拿走据为己有。否则会被人当作小偷,遭到训斥、耻笑、蔑视,被人瞧不起。

  最后,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特别是在大城市,地铁上常常人满为患,人能挤上去就不错了,站在地铁过道怎么读书?即使幸运抢到了一个座位,也是紧张忙碌中难得的打盹机会,闭目养神最好。何必在如此嘈杂吵闹的场所装腔作势读书?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